第7部分(第3/4 頁)
對外投資中僅有%~%進入中國;日本對華直接投資1991~2003年累計的比重僅為%。因此,不論是從中國經濟中FDI存量的比重,還是從發達國家對華直接投資的份額來看仍然較低。所以並不影響發達國家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
中國製造業仍然是對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部門。70%的投資流入製造業。近5年,製造業保持著最快增長速度,年均增長%。其中,IT製造業是外商投資最為集中的部門。5年來,在中國進出口商品總量中,外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均超過50%。外商投資企業利用中國製造業的優勢提高了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競爭的深化,中國勞動力成本將逐步上升。在成本壓力下,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將從簡單的組裝向更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活動轉移,並在技術基礎、研究開發、產品結構、製造工藝等方面加速自主創新活動,將製造業逐步轉移到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軌道上來。
中國的國際交流對亞洲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國際貿易中,近年來,中國對亞洲市場基本上是逆差,對歐美市場基本上是順差。歐美國家不很滿意。2004年,從亞洲的進口額佔中國進口額的%,對亞洲的出口額佔中國出口額的%,而從北美洲的進口占%,出口佔%,從歐盟進口占%,出口佔%。剔除經過香港的轉口貿易,2004年中國對亞洲的貿易逆差為1 631億美元,中國對北美市場順差為億美元,對歐盟順差億美元,中國向歐美市場的出口大幅度地帶動了從亞洲的進口,為區域間貿易發展作出了貢獻,也為周邊國家和地區發展創造了機遇。
今後中國的發展要在資源型、依附型和創新型三條道路中進行選擇。資源型道路走不通,因為中國地雖大,但物不博,沒有更多的自然資源可以支撐中國經濟長盛不衰。依附型道路也不行。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13億人口,依賴其他國家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作為發展基礎也走不通。所以,只能在利用國際資源、引進先進技術、著重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今後15年,中國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透過自主創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和協調發展,在國際環境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制架構。 。 想看書來
影響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戰略因素(5)
有條件的中國企業應積極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透過跨國併購、參股、上市、重組聯合等方式,比較快地培育和發展國際競爭力。重視擴大境外資源合作開發,擴充套件資源建設渠道。在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穩步發展合作關係。建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在企業間對話與協商中,發展與各國企業間的經濟合作,堅持國際競爭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總而言之,中國需要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建設良好的國際交流環境,透過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透過跨國公司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充分發揮作用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推進民營化程序,規範政府的職能,完善地方政府和企業間的發展機制,從兩個主體因素出發,增強中國經濟活力及其增長的持續性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將取決於地方政府和企業這兩個主體因素的努力方向和積極程度。但有個傾向值得注意,這就是有的地方政府為顯示政府業績,過分追求GDP的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加。注重吸引大量的中央政府投資和外國資金來發展工業專案,尤其是大型工業專案,以此來迅速拉動當地GDP的迅速增長,增加當地的就業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這種動機和政策的確使政府轄區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