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消費很大,但自身佔有量相對比較少。中國人均資源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礦產佔有量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面積、人均水資源量約為1/3,人均森林面積僅為1/6;人均石油約為1/10;天然氣為1/20;煤炭為3/5。
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對礦產、土地和水資源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供求缺口日益嚴重。礦產資源的國內供給率進一步下降,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中國主要礦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研究預計,將來的15年內,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將達到58%,鐵為52%,錳為38%,銅為82%,鉛為52%,鋅為69%。水資源、土地資源將持續緊張,將嚴重地削弱中國的環境承載能力,整體環境質量還可能進一步惡化。目前中國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於發達國家,單位產品實物消耗指標國內先進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普遍存在的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嚴重浪費,這是長期粗放型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所以,將來發展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節約型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為此,中國政府將節約資源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將“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共同作為新時期中國的基本國策,形成節能型社會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建立綜合反映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因素的指標體系,以著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力求到2010年,中國經濟的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達到20%,淡水、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保障水平也相應提高。從2006年前9個月的情況看,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沒有達到預期的控制目標。說明實際狀況比預期困難得多。所以,堅持在資源開採、生產消耗、廢物產生、消費等環節,逐步建立全社會的資源迴圈利用體系是個長期艱鉅的全社會的責任,大約要用30年的時間形成資源節約型的社會基礎。這方面,發達國家長期努力的成就和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建設良好的國際交流環境和周邊環境,主動融入全球化發展,根據中國的特點,長期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互利共贏的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道路
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還取決於國際環境的支援和良好程度。中國必須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中國應繼續實行擴大開放政策,不但要透過國際交換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還應根據中國的特點,繼續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互利共贏的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道路,透過國際交流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影響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戰略因素(4)
各國都有自己吸引外資的條件,中國仍然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從事國際經營活動。由於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長期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持續增長。近幾年,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每年都在600億美元以上。有的國家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影響了外資對自己國家的投資。實際上,外資的選擇有自己的戰略意圖。例如對印度、東南亞、日本、中國的投資選擇各不一樣。對印度,外資主要看重英語文化環境和服務業、軟體業的優勢。對東南亞國家,主要是資源和市場優勢。對日本,主要是高科技基礎。而對中國,成本、製造業最具吸引力。實際上,流入中國的FDI存量佔發達國家海外投資存量的比例較低。截至2003年末,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存量在全部對外投資存量中的比重僅為%,低於墨西哥的%、巴西的%、新加坡的%。歐盟的主要成員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