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第3/7 頁)
身心世界,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只是一個業力的集合——剎那剎那的業力的顯現,剎那剎那顯現一個果報出來。它是一個動態的生命,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但是阿羅漢的色身沒有解脫,他過去的業力還在主導他今生的色身。所以你看阿羅漢有時候會生病,有時候會中暑。身為一個有漏的生命體,當然他還是要飲食來資助他的。所以你不能夠說一個人吃飯,其他的人都飽,這是不合理的。各人吃飯各人飽。所以阿羅漢只要是長時間沒有吃飯,阿羅漢的色身也會死亡。佛陀舉出一個例子,說一人吃飯其他人是不能飽的。再用這個例子的道理來破除這一念心在外的轉計。
癸二、正破
【第七講圖二】
我們看正破。看經文:
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阿難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這一段正式地破斥。
這地方有三段的破斥:第一個,以“身心相外”則身心互不相干來加以破斥。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果你這個覺了知見之心是居在身體之外……覺了,指的是前五識的了別,它能夠去攝取五塵的影像;知見,指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可以把前面五塵落謝的影子加以分別,而產生很多的感受——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也產生很多很多善惡的想法。總而言之,覺了知見之心,就是我們這一念明瞭分別的心。我們不一定要把它分成前五識、第六識,總之就是這念心。
如果這個明瞭分別的心是居在身體之外,那這樣會有一個嚴重的過失,就是“身心相外,自不相干”。身在心外、心在身外,你的身體在這個地方,你的心在外面,這樣身心世界不能產生互相的作用,就不相干了。這樣講的話,當你的心有所了知的時候,你的色身就不能有感覺了;另一方面,當你的身體有感覺的時候,你的心也不能了知。因為你的心在身體之外,所以你身體的感覺不能傳遞給內心,你內心的想法也不能傳遞給色身。這個就是所謂的“身心相外,自不相干”。這種道理就好像前面說的:兩個比丘,你吃飯他不能飽;他吃飯你也不能飽,這兩個比丘是互不相干的一樣道理。你吃飯,你吃你的;他吃飯,他吃他的。你的心在外面,如果你的色身有痛苦的感受,你怎麼傳遞給你的內心呢?你內心在外面啊。身心世界產生了隔礙,就不能夠互相產生作用。這就產生了互不相干的問題。
這種問題,佛陀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說:“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佛陀把他的手拿出來,他的手就像兜羅綿,又細又白的手,顯現給阿難尊者看,說:“你看到我的手嗎?”阿難尊者說:“我看到了,您的手就在我前面,我用眼睛看到了。”佛陀說:“你用你的色身的其中一個部分——眼睛去看手的時候,你眼睛看到這個手,你有沒有把你的資訊傳遞給你的第六意識的心,你心中會有感受想法嗎?”阿難尊者說:“如是,世尊。”有啊,我用我眼睛看到您手的時候,我的確有把這樣的一種資訊傳遞給我內心。我這個色身跟內心是可以溝通的,我內心有感覺,我就可以把感覺傳遞給內心,是可以的。這樣講,就又跟自己前面所提的宗旨相違背了。
佛陀正式破斥了:“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說,既然你眼睛看到我的手的時候,你內心會產生一種歡喜、羨慕的心,那表示身心世界是互相了知的,身心世界是可以相互作用的。這樣,你的心怎麼說是在身體之外呢?所以你講你前面所說的你這個明瞭分別的心住在身外,是沒有道理的。你的心住在外面,那身心世界是兩個個體。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