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講】(第2/6 頁)
前誠心的懺悔發願,還是依止色身,但是還是依止光明的心,光明能夠破除黑暗。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始偷盜的罪業,在燃香的過程當中,能夠一時酬畢,這是要有智慧的觀照才可以,不是你在那邊燒一燒就算了,要有光明的智慧。這一點諸位要看看蕅益大師的註解就很清楚。你慢慢的研究,再看蕅祖的註解,就會發覺四根本重戒,每一個行為都要有理觀在裡面,要有理觀才能夠產生重大滅惡增善的效果。
諸佛教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佛陀正式的教誨:阿難尊者!你應該輾轉告訴末法時代的眾生,要修學《唸佛三昧》或《首楞嚴王三昧》,先斷淫心,再斷殺心,再斷偷盜之心,這是現在的如來跟過去的諸佛,第三種決定不可改變的清淨明智的教誨。就是說,過去佛陀出世講、我也是這樣講、未來的諸佛還是這樣講,這個事情是不能改變的。
三昧之本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佛陀講出一個譬喻:假設一個人他內心不斷偷而修禪定,很用功的靜坐、唸佛、持咒,但是你在外面講的法,都是講一些怪力亂神去騙取財物,經常的偷盜。這種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它用水去灌有漏洞的巵(裝水的器具),你用水每天的灌,雖然你每天做很多加行的功課,希望器具能夠滿,但是因為它有漏洞,所以經過塵點劫的時間,還是沒辦法把裝水的器具裝滿。
“水”指的是我們定慧的功德,說你這個人很用功的修行,但是你心中不斷的造偷盜的行為,結果你的功德都漏掉了,你很難成就三昧,因為它把你的功德破壞掉。修行三昧要有個根本。那這應該怎麼辦呢?這講到對治的方法有四段:
施捨之法
身舍貪悋
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這是舍貪,所以你要能夠修學三昧,你最好對世間的衣服、缽具你該用的,生活上有需要你就拿去用,有多餘的東西儘量不要積蓄;如果乞食當中有剩餘的食物,佈施給飢餓的眾生,不要儲存太多的財物跟飲食,這是障道的。
心舍慢瞋
於大集會,合掌禮眾,
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大眾集會當中能夠以謙卑的心頂禮大眾師,假設有人跟我們思想不一樣,對我們有誤會,捶打我們、罵詈我們,我們內心表示歡喜信受,就好像別人在讚歎我們一樣。偷盜對治的方法就是舍,舍外面的物質,舍掉內心的瞋心跟慢心。
身心舍盡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第三個就是身心俱舍,也能夠拿色身去供佛陀,內心中也能夠舍掉種種的瞋恚跟高慢,乃至於血肉骨肉都可以跟眾生共同來受用,有同體大悲的心。
不著權乘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
回為己解以誤初學,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前面是偷盜身心,這裡是偷盜佛法。你不能夠將佛法的不了義說;「不了義說」,我們看經典,佛陀有的說法是常法,放諸四海皆準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但是佛陀有時候是一時的方便,針對當時情況的開示,這叫「不了義說」,有他當時環境背景的。把不了義說「回為已解」。
這有兩層解釋:一般的註解把「回為已解」,佛陀的不了義說,用這個地方來回護自己的過失。比方說,你本來就很喜歡吃肉,佛陀在戒律裡面也是規定弟子能夠吃五淨肉,你看南傳比丘他來到臺灣他也是吃肉,戒律裡面本來就可以吃肉,吃五淨肉就好了。他不能體會到這是佛陀的不了義說。這是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