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告那樣採取地毯式轟炸,而是 精選廣告時段,針對目標選民。
美國廣告界對產品廣告的受眾分析頗有研究,在競選方面各黨派也悉心斟酌,爭取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國家雜誌》的傑裡?哈格斯特姆向我介紹說,要想出現在全美觀眾面前,晚飯時間最好(類似於我國新聞聯播時段),老人是很重要的群體,他們有時間,又沒事情做,投票率特別高,所以專門針對老人的廣告特別多。鑑於老人經常白天在家,所以廣告多數在白天的益智節目裡播放;男性白人是忙碌的一群,想找到他們的共同時間不容易,因而想吸引他們的注意,電視不是最佳選擇,上下班高峰時間在收音機裡播放廣告,效果相對好些;要抓住婦女投票者,廣告會在早上播放,讓她們在做早餐的時候,不知不覺中知道候選人的理念。另外,在體育節目中插播廣告,效果會更好,但是價格太高,因此很少有候選人願意這麼做。 。。
既然不能美化自己,那就醜化對方(2)
除了針對不同群體制訂廣告時間和內容外,候選人還根據地域,有選擇地進行廣告投放。這是因為,美國採用的是選舉人制度。選舉人一共538人,經各州的政治活動人士和政黨成員提名。根據規定,每個州的選舉人人數要同該州的聯邦參議員和眾議員人數相等。哥倫比亞特區在國會中沒有代表,但有三張選舉人票。在大選日,選民實際是把票投給承諾支援某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人。哪位候選人贏得的選民票數最多,支援這位候選人的選舉人就將作為這個州的代表,出席於12月在各州州政府舉行的選舉總統和副總統的投票。這樣,在一個州贏得選民票數最多的候選人就囊括該州全部選舉人票。因此,在毫無希望獲勝的州,候選人乾脆就放棄,而在有把握的州又沒必要花過多的錢做廣告,因而大家都把精力和錢財放在那些不確定的州上。
2004年9月,加利福尼亞、紐約、得克薩斯等傾向明顯的大州已基本從競選中消失,大選決戰集中到了十個不確定的州:佛羅里達、賓夕法尼亞、俄亥俄、明尼蘇達、威斯康星、艾奧瓦、內華達、新墨西哥、西弗吉尼亞、新罕布什爾。隨著選情變化,布什的競選班子調整策略,加大了在明尼蘇達、賓夕法尼亞、新墨西哥和密歇根等州的廣告投放。
在這些州的電視上,本?拉登和他的追隨者的面容不時從電視螢幕上閃過,播音員說:“面對這些瘋狂的殺手,你會信任克里嗎?”而克里則反唇相譏:“在布什和右翼共和黨的領導下,我們失去了270萬個工作機會,為歷年來最差。”可憐的“搖擺州”的老百姓,要天天面對這些無聊的廣告,該有多煩啊!
在網路時代,聰明的競選顧問自然不會錯過因特網。
電視廣告算是批發業務,候選人可向受眾兜售自己的觀念;而因特網、電子郵件則給候選人提供了另外一種和選民交流的方式。有經營頭腦的人士便看中了這塊市場。
一家叫“基層企業”的公司和我有過深入交流。這家公司在2003年花50美元建起一個網站,為克拉克將軍籌集競選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獲得了50萬人的支援,募集到200萬美元。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是麥克?邁庫裡,曾擔任過前總統克林頓的發言人。其副總裁約翰?希林科和比爾?麥克因特里,詳細講述了他們利用因特網為候選人提供幫助的情況,但是二人拒絕透露收入,只說這家只有30人的公司收入頗豐。
美國總統大選的成年選民投票率不到50%,選民一是沒時間,二是沒興趣,三是認為政治和自己無關,於是,這家公司建起網站,鼓勵人們去投票。當然,這並不是在做“好人好事”,而是受人之託。如果是受民主黨僱用的,就會想方設法讓民主黨支持者或傾向民主黨的人去投票。
公司的服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