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還是比任何人腦或電腦程式設計出的數字更有作用。
將資訊來源進行分解相當重要,因為它是哈耶克所謂的“隱性知識”——一個決定性的生成因素。隱性知識乃是個人憑直覺所獲得的知識,可以在某一特定地點、職業或生活方式中獲取。正因為它帶有明顯的直覺性,因而很不容易對其進行總結,用來交流,事實上具有這種知識的人可能自己還不知道已經掌握了隱性知識。然而,這種知識非常有用,因為它反映了全球各色人物極其深刻的生活經驗。
這種洞察力就是有效市場假說的基礎,但它只是一種觀察,並非一種結論。正如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亨利·曼尼最近指出的那樣,它無法解釋這樣一種理論:如此之巨的海量資訊是怎麼有效地歸納,匯為商品與服務價格的。他這樣問:“加權平均數是怎麼得來的?”他又說:“有效市場假說幾乎完全基於經驗觀察,從未提出過任何理論來解釋市場為何如此有效。”曼尼的回答看來可以這麼理解:大眾智慧的結果。
索羅維基在其《群眾的智慧》一書中令人信服地指出:群體在作出決定時往往要比天才專家更正確。換句話說,“多數比少數要聰明”。他指出,那些專家充滿偏見,視覺有盲點,另外專家在進行預測時,其自信度往往帶來不可信度。雖然不能保證,但是一組個性特異、觀點獨立、動機不同的人群可信性要比某一個人,甚至一群專家更大,更能幫你作出最好的決定。還有一些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你向一大群人提出問題請其決斷,結果你得到的平均答案要遠優於一群專家所給出的答案,不管那些專家如何德高望重、認真研究、博聞強記。不管是人群,還是大眾,或是市場,都需要具有多樣性,廣大投資家從自己的經驗中獲取資訊,並在各種環境中進行調整。股票市場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匯總系統。這種集合判斷系統如果碰到個人懷有某種正確激勵時,就最為有效。股票市場中的投資家總和就是社會學者所謂的“複雜適應系統”。正如市場策劃師邁克爾·莫布森在其優秀論文中所指出的那樣:複雜適應系統給我們上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你不能把個別加到一塊,就以為得到了全部,全部要大於個別之和。
許多人以為只要跟專家或其他老道的投資商交流一下就可以瞭解市場,但問題是如果市場真是一個複雜適應系統,那些個別的經紀人就可能提供不了什麼好的建議幫你在股市中摸爬滾打。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說一定要傾聽市場呼聲的原因,換句話說,緊要關頭,你要觀察市場做什麼,別理專家或股評家在那裡信口開河。 。。
第一章 金融市場的理性聲音(4)
股票市場的理性
曼尼與索洛維基都強調,競猜的參與者必須多樣化,他們的判斷必須是自我判斷,與別人毫不相干。同時,參賽者必須“關注”要猜的問題。在競猜中,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物質獎勵。他們不能胡猜,也不能坐在一起交換看法,思考正確答案,最後達成一致意見。如果他們這樣做,那他們的判斷就是“群體思維”了,那是惡名昭著,毫不可取的一種思維。群體思維所作出的決斷,總是要比個體集合所得出的結論差得多。只要適當核對總結,我們就能看出大眾思維的效果完全相反。
詹姆斯·莫尼特對行為金融學有精深研究,並寫了大量論著。他認為上述觀點雖然正確,但要在一些嚴格的條件下才能成立。莫尼特認為,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人們必須不受他人決定的影響;第二,答案正確的機率,要與所有其他人的答案正確機率無關;第三,參賽者必須不受自己投票傾向的影響。我得補充一句:要想作出好的團體決定,則團體中的大多數人必須不知道,也不關心團體中其他人對這一問題會怎麼想。換句話說,大眾天生具有一種集體智慧,它有先見之明,但你必須小心挖掘才會發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