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4/4 頁)
信中說的很是客氣,但是卻一點也不客氣的把陶謙的五千精兵,一聲不吭的給私吞了。至於返回徐州的具體日期,泰山在信中則是根本就沒有提及!
泰山走後,審配自忖留下來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了,不如早些返回冀州,於是,審配也招呼顏良文丑二人。整頓人馬,踏上了返鄉之路。審配不知道的是,宇宮照烈早已暗中派出宇宮仁和泰河,封死了審配三人的所有退路,當初在出兵之前,宇宮照烈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一旦徐州出現什麼動亂,宇宮仁和泰河就會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沒有異樣,他們二人的任務,則是自動改為攔截審配三人。爭取把袁丁派出來的這支人馬,神不知鬼不覺的給幹掉。
宇宮照烈之所以敢和袁丁掰手腕,是因為袁丁,僅僅佔據著冀州和半個青州的袁丁,在實力上和佔據兗、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宇宮照烈相差無幾,即便稍微強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單憑宇宮照烈自己的力量。很難打倒袁丁,但是袁丁也同樣沒有把握可以擊敗宇宮照烈。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雙方各佔一半的勝算,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等到其他幾路人馬先後離開壽春之後,元起寫了一道奏摺,向元協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一職。之後派天歸軍精銳日夜兼程的把奏摺送往京城,呈獻給元協。元起把揚州讓給孫策。大體的原因和宇宮照烈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兩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馬和揚州士族之間。來回尋找平衡。
除此之外,元起還有著自己的考慮。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盤和揚州一南一北,中間相隔千里,這就勢必會在造成物資流轉和政令下達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或者根本就傳達不到的現象,如果是平時,這倒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如果發生大戰,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元起可不想因為一個揚州,動搖了自己在幽、並的根本。再者,保舉孫策出任揚州牧,對元起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事情。孫策是元起的弟子,又是元起的大舅哥,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在十年、數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內,都比較有用,把揚州交給孫策,相當於是在江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堅實的盟友,遠比讓其他人得到揚州,要好的多了。
對於元起的保舉,孫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元起堅持把揚州握在自己手裡,孫策也說不出什麼來,可是元起卻大度的把揚州讓給了自己,這就讓江東自孫策以下的將士,無不歡欣雀躍了。眾所周知,當今天子元協視元起為兄,對其無不言聽計從,元起保舉的人選,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確定了。可以說,元起的手裡,有著一票否決權和支援權,他的意見,對元協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當江東將士們,在孫策的帶領下,拿著酒肉來到元起的大營,對元起表示感謝的時候,元起也顯得極為開心,在開心之餘,元起還當著江東眾將的面,對孫策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他要求孫策,治軍、治政,皆要以境內百姓為出發點,不得損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孫策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逐漸改正嗜殺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孫策處理好江東境內異族和漢人的關係,對待山越等異族,應以漢化教育和融合為主,不得把境內異族斬盡殺絕。
元起提出的這三點要求,全部都是對孫策統治江東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摻雜任何的私利在內。讓江東的眾將對元起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孫策本人,也當即就答應了元起的這三點要求,並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做到。其實這三點,也是元起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