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自個兒的手下,便能迅速在安西崛起,可眼下這幫子安西兵馬之勇氣顯然與李貞所意想的天差地別,原定的作戰計劃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了,最少在對安西軍進行一番整頓之前,所有的計劃都只能先暫時停頓下來了,無奈之下,李貞也只好笑了一下,轉移了話題道:“姑父,小王酒量稍淺,不敢多飲,今日就先到這兒好了,唔,那歌女既是那班王的好意,那就先留下好了,日後小王再處理便是。”話音一落,也不給喬師望挽留的機會,呵呵一笑,起了身,對著在場的眾將笑著點了點頭,以示招呼,便大步離去了,
一聽李貞改了口,不再提征伐之事,一起子安西舊吏頓時都鬆了口氣,忙不迭地起身恭送,一場好端端的迎新宴會便就此曲終人散……
是一個網路上不可多得;純綠色的免費全本小說閱讀網。( )
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語乃是《孫子兵法》開宗明義的第一條,自是有其道理的,所謂的察,不單是察敵,察天時,察地利,更主要的是自察,這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李貞身為大兵法家李靖之傳人,對於此道自是熟爛於心的,故此,儘管失望於安西都護府舊將們的表現,卻也並沒有表露出絲毫的不滿,甚至不曾再提過征戰之事,哪怕是到了交河,與喬師望完成了交接之後,李貞也絕口不再提及此等事宜,不過嘛,李貞也沒就此閒著,每日裡除了日常公務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泡在了各處兵營之中,對現有的四營人馬進行了個徹底的摸底排查,花了個把月的時間,總算是心裡有了底。
安西都護府按編制該有兵六營,每營千人,可因著安西之兵乃是邊軍,並不是輪番的府兵,施行的是招募制與父子承襲制相結合——不少安西兵是原山東義軍降卒之後,當年大唐平天下之際,擊潰了山西竇建德等山東豪傑之後,鑑於山東兵兇狠好戰,故此將這些降卒調到邊關充任邊軍,安西兵原本是駐紮在瓜州的邊軍,後因唐滅了高昌,遂調到了安西,依舊是邊軍,這部分官兵便是安西軍的主體,人數大約在兩千左右,都是山東降卒的後代,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但基本上都是基層官兵,中高層將佐基本無人,還有一千多地士兵乃是招募來的邊民,雖也長年在軍中,但戰鬥力卻遠不及山東降卒之後人,至於缺額的三千餘人則是因安西都護府財政匱乏,無力養兵所致。
安西都護府兵力不足是個大問題,武備匱乏又是另一個大問題——現有四營兵全都不足數,每營只有八百人左右,騎、步各半,除了鎧甲、兵器因是兵部調配,能勉強保證之外,戰馬倒也不缺的——因安西本就是產馬之地,無論步、騎全都有馬可用,可作為唐軍步兵最犀利兵器的佰刀隊在安西軍中竟然缺編,也沒有相關的訓練,這等步兵用之於守城尚勉強湊合,一旦拉出城去打野戰,壓根兒擋不住騎兵的狂野衝擊,難怪安西軍幾次出城野戰都是慘敗一場的結局,這敗仗打得多了,軍心士氣能旺才是怪事了。
發現問題不難,難的是解決問題,不過,對於李貞來說,這些問題都算不得什麼難題,無他,錢這玩意兒李貞有的是,練兵的人才也不缺,無論是騎、步、弓,李貞手下都有著充足的人才儲備,至於武備方面,有著“燕記商號”強大的運輸能力和隨軍抵達安西的“燕記工場”技術工人的存在,這方面也很容易解決,唯一稍顯棘手的便是豎立軍隊的戰心問題,畢竟軍隊的信心並不是靠武器裝備乃是訓練能豎立起來的,必須得靠一系列的勝仗來支撐,就目下安西唐軍這等狀態,李貞哪敢將軍隊拉出去打仗,所能做的也就是趁著冬季將至的機會,募集士兵,強化訓練,而後下令隨軍抵達安西的各方面人才動將起來,設立各種武器研發機構及工場,無論是佰刀、強弩,乃至火藥武器等全都擺上了議事日程,與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