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呂宋太過狠心,放至臺灣,或是海南可也。況且這些人多半心懷異志,放到呂宋也是禍害——其實不妨事!”
他邊走邊說,語速極快,也不等各人能否聽清,只一個勁說道:“那呂宋土地肥沃,地廣人稀,不過兩三百萬的土人居住。幾年前呂唯風便開始命土人少兒穿漢服,說漢話,寫漢字。最多不過一二十年,那呂宋國的青壯土人便與漢人無二,發至那裡,又有何苦處?一年四季,都是溫暖如春,又有種種特產水果,那椰子我還每年命人送來飲用,再有銅、金等礦藏,這是多好的地方?”
見徐光啟聽的發楞,張偉又笑道:“老先生,改日等新送過來的椰子到了,我必定差人送到你府上,讓你嚐嚐看!至於防著那些人做亂,到也不怕。他們去萬里之遙,沒有宗族,沒有鄉黨,雖然有心為亂,卻都並非是舊識,力量卻是比在內地小上許多,縱是有禍亂,也比在江南鬧起來更好一些,可對?再加上有漢軍和廂軍,還有土人傭兵,還怕這些人不成!不妨事,不妨事的!”
各人被他的話說的心曠神怡,這呂宋一時間竟好似成了天堂一般。待醒悟過來,卻見他已出了殿內側門,被一眾禁衛擁著往後廷去了。
各人同時苦笑,知道些事雖然做的忍心,張偉卻勢必再難更改決心。張慎言悻悻道:“漢王何其太忍!”
又道:“還有下文。昨兒漢王派人正式行文下令刑部,日後凡可判絞又或不絞,可判十年重刑,或是判流涉三千里以上刑者,概發至呂宋墾荒!我原說要駁回,看現下的情形,漢王決心以下,此事又是軍令,非是民法,連御史臺也是無法可想。”
徐光啟原本是今日前來諫言的諸人之首,此時心中已被張偉說服。又隱隱然知道他近日有意派兵圖北,唯恐江南生亂,是以一定要把這些亂源根除。
因嘆口氣,向張慎言道:“做大事者,有時候便需如此。你也不必再與漢王頂牛,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況且,呂宋國嚮慕中華上邦,成祖年間甚至請求過內附歸屬一事,成祖因路遠難制,謝絕了事。今漢王有無敵水師,又何必不將這幾百萬的生民,遼闊富庶之土地收為我有?”
見有人不以為然,並不服氣,他又道:“漢王以戰起家,乃開國之君,與後世守成之主不同。切不要以好大喜功,不該開邊畔一事來勸他。象他這樣的創業之主,絕然不會偏安於江南一隅之地,竊竊而自喜的!”
說罷,轉身向殿外行去。待到了殿門高階之上,卻見一隊禁衛軍士正拖著那楊易安往宮外行去,顯是要拖他去殺頭。徐光啟卻是視而不見,只咪著眼看向西面的斜陽,按劍長嘆道:“丈夫當提三尺劍,平定天下!惜乎,吾老矣,卻是不能助漢王一臂之力了。”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治平(十)
張偉急步出殿,唯恐又被這群大臣們糾纏不休,不能脫身。出得奉天殿,由左側門而出,由乾清門迤邐而入,見身後各侍衛雜役緊隨其後,因笑道:“你們不必跟來,我略停一會兒這過去坤寧宮,再無別事。”
禁衛們得他吩咐,便一一佇足不前,往各宮門殿閣巡邏清查,待夜色上來,各人提著羊角風燈由內廷出外朝,這諾大的宮室之內,只在奉天門東角樓上留有內閣及參軍部的值班人員,以備漢王隨時召見詢問,其餘所有的人員例在天黑之前出宮而出。
“下錢糧了,下錢糧了……”
隨著一聲聲宮禁雜役們的呼喊聲,一扇扇高大厚重的宮門被推起鎖好,直待第二天五更時分,方才開啟。除非乃是張偉親令,任何人亦不可擅自開啟宮門。此是明朝舊例,張偉因其確有必要,到也沒有加以廢除。
“佃戶李狗兒毆打其田主一案,經刑部及都察院各司官、推官、法官會議,臣等皆以為浙江臬司處斷得當,並無誤判。經查,那李狗兒原本便是刁滑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