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自由的敵人!你在這種歷史語境中分辨一下“創新”和“延續”吧。
二十三“波士頓遊記”中的美國獨立戰爭(2)
對此,我的回答是:
單純講美國從英國獨立出來這件事,怎麼想,好像還是不太像制度創新意義上的革命。那時候制度的東西還沒提上議事日程吧。
等到獨立後,開始建立國家制度了,在這至今還沒完結的過程中,儘管有那麼多你說的創新或革命,那不過是對英國政治制度有所損益而已,而不是根本推翻,立地重來。我不懂revolution是否可以用漢語中的“革命”來對譯(這最初又是日本人乾的活)?在《周易》的“革”卦中,它的卦像是“上水下火”。水火不容且不說,水性向下而火性向上,它們註定是彼此鬥爭,“不是你滅了我,就是我滅了你”。然而,美國在獨立後的制度創新中,它和英國政制之間的關係是“革”卦中的水火關係嗎?所以,我覺得你如果認為美國的制度創新就是revolution,但它用漢語中的“革命”來表述,就不合適。
“迅弟兒”分三點來反駁:
1 首先,邵兄從革命中分出一個“政治革命”,我不太明白含義。所有的革命都帶有政治性,可以說都是政治革命。經濟革命的用語也存在,但是主要是比喻,意即“革命性”的改革。嚴格的來講,“美國從英國獨立出來”這句話是不準確的。應該是受到專制性壓迫的殖民地反抗專制,奪取了自由,建立了一個新型國家。制度內容前面我已談過,不再重複,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當然是革命性的,這沒有什麼疑問。除非你對“革命”重新定義。
2“儘管有那麼多你說的創新或革命,那不過是對英國政治制度有所損益而已”。這句話我沒有看懂。不明白“損益”何指。
3“革命”來對譯(這最初又是日本人乾的活)?
是的。這些現代政治術語基本上都是從日語中來的。但是日本人在用漢字翻譯這些詞彙的時候,參照的還是中國的古典。日語就是稱呼“美國獨立革命”,但是“不是我滅你,就是你滅我”的理解卻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理解。這個理解不一定全部都錯,美國獨立革命就是把英國勢力在北美的“命”全部革掉了。戰爭的實質表現就是殺人,勝利的結果就是你死我活。所以問題不在革命本身的對錯,而在於革命後的制度建設根據什麼理念的問題。讓一個幾千年中央集權皇帝制度文化的民族更換思維,接受自由主義式的思維方式,說穿了就是民族改造。這就命中註定是一個漫長的試錯過程。
…………
這是一次有趣的對話,雖然意見未臻統一,但畢竟各自都亮明瞭自己的觀點。即使是從胡適上面的敘述中,也可以看到,北美十三州與英國的衝突,是因為稅收導致的海外殖民地與英倫宗主國的衝突,而非這兩個國家的制度性衝突。所以,我不妨堅持我的看法,在較為嚴謹的意義上,美國的獨立,是為了擺脫英國統治的“獨立戰爭”而非革除英國政治制度的“獨立革命”。當然,問題全在於你對“革命”如何理解。
那麼,在波士頓遊記中,胡適作為一個敘事者,他是如何理解的呢?
接著金君的一番感慨之後,胡適在日記中寫道:北美十三州的分裂之勢已經形成,即使沒有康拉德和列剋星敦的槍聲,“獨立之師,終有起時。薪已具矣,油已添矣,待火而燃。康可與立克信墩幸而為燃薪之火,若謂獨立之役遂起於是,不可也。正如吾國之大革命終有起日,武昌幸而為中國之立克信墩,而遂謂革命起於武昌,則非探本之論也。”(同上)
胡適說的是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