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治國篇(第1/2 頁)
“大王實不相瞞,在下這治國篇和其他百家觀點有所衝突,就是和我史家部分觀點也有所衝突。
所以有點被牴觸,洛國君臣不喜,所以在下才來炎國碰運氣。”
江夫子拱手謝罪,因為這些話,顯然有點輕炎國了。
“你還沒說呢,有何怪罪的。”
厲夏倒是大方,昨天已經被卿大夫們氣的夠嗆,何況炎國文風不顯,也沒有那麼多家。
“在下的主要觀點是無論哪家學說,都只是大王用來治理國家的手段以及工具。
做為明主,可以用各家的理念治國,卻不能成為這一家,也不能獨用這一家。
大王可以用史家,卻不能成為史家,其他家亦是如此。”
厲夏眼睛一亮,沒有生氣反而挺高興的。
他想起了上一世幾個傢伙了,身為帝國的繼承人,或者說已經是帝國之主了,以及他們的下場。
扶蘇就是典型之一,他可以學習儒家,卻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了儒家,養成了那種性格。
再想想後面那幾個獨儒的下場,限制了人的思維,遏制了人的思想創造,以及閉門造車,看不上其他優秀的東西,狂妄自大的代價。
怪不得江夫子會得罪那麼多人了,對於各家學說來說,誰都希望自己是治國學說,恨不得大王就信任自己家。
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自家學說發揚光大,自己甚至有可能借此封聖,這可是各家的終極目標,也是最高願景。
洛國重墨家,雖然不是獨墨家,自然也不喜歡江夫子了。
他們在驅逐其他各家奮鬥,你過來說讓大王不要信一家學說,不要成為墨家的代言人,人家沒有揍你都是好的。
趕緊該去哪去哪吧,於是就被踢了出來。
他沒有看出厲夏的想法,既然大王詢問了,他還是要說清楚的,不然以後發現了有隔閡就不好了。
“下臣研讀武王史,武王重兵家,使得開疆拓土無往不利,兵家也成為了武國的最大學派。
然而疆域大了,沒有做到合理有效的治理以及約束,也導致了武國最終分崩離析。
除此之外,陰然國重法家,隨地方便就要閹割之刑,偷竊就要成為奴隸,罵人就要斷腳,交不起稅沒收田地,全家貶為奴隸。
甚至一天頒五十條律法,同時立刻執行。
要知道,大部分平民是不識字的,他們還要大部分的時間勞作,哪有時間去研讀律法,因此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犯法了。
從而導致牢獄人滿為患,平民不思耕種去研究律法,以至於最終平民起義而滅國。”
江夫子為自己的觀點尋找例子。
法家會承認自己做錯了嗎?自然不會,只會怪執行的時候處理不當,他們和國王的目標不同,他們只想著封聖,為了這個目標死去一些人,他們也在所不惜。
甚至會覺得這只是意外,只要度過了這個時期,就可以讓國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兵家會承認錯誤嗎?同樣不會。
他們也只會怪兵力不夠,沒能鎮壓下去。
當然了,也不是說都這麼嘴硬。一些學說內部,也分不少派系,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厲夏只說了其中的一個觀點。
“好,很好!”
厲夏終於聽到了和自己觀點一致的想法。
“以後就麻煩江夫子協助孤了。”
“謝大王信任,下臣萬死不辭。”
自己的治國篇可以得到賞識,對於江夫子來說,算是莫大的安慰了。
因此面對厲夏,也多了幾分重視,感覺這次來炎國算是來對了,可能真的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隨後厲夏和江夫子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