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事實……
《三代之治》一經出版,幾天之內就被搶購一空,汴京城的讀書人睜大眼睛想看看石越的新作,桑氏印書館幾乎沒有停工的時候。而之後引起的議論,更加超過了《疑古文尚書偽作論》,畢竟後者是一部考證的書,真正能從中間找出問題來辯難的,都是比較高明的人物;而《三代之治》則主要是一部空想理想社會的書,但凡空想,只要是人,便可品評一下得失。
〃自古以來,君為天、臣為地,君為乾、臣為坤,子明所謂議會,以士紳百姓議論官府,以黎庶與九五為一體,似有混亂陰陽乾坤之嫌?〃王安禮謹慎的問道。
石越隨手畫了一個太極圖,交給王安禮,微笑不答。王安禮看一了會,突然開懷大笑:〃原來如此,妙,妙。〃
唐棣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他們鬧什麼玄虛,柴貴誼忍不住悄悄問桑充國,眾人之中,以桑充國與石越相處時日最多,對石越的學說了解最深。桑充國微笑道:〃陰陽一體,方為宇宙。世間至道,極陰便是陽,極陽便是陰。九五之尊為極陽,黎庶百姓則為極陰,二者表面看來相距懸殊,實則一體。〃
〃子明在《三代之治》中倡議天下普設學校,立圖書館,欲使天下人皆得讀書識字。然則自古士農工商,各有所事,此天命也,子明欲使人人皆為士,可得乎?〃蘇軾雖然是傑出之輩,腦子裡卻未免還是有那些等級觀念。
〃在下聞孔子曰:有教無類。未聞孔子以士農工商而有教與不教之別矣。且士者,本出於農也,故有耕讀之家。工、商之間,亦未必無賢者,陶朱賈人也,傅說工人也,二者非為不賢。君以為工商不得讀書乎?以為讀書不可以為工商乎?〃石越悠然答道。
……
《三代之治》自問世之後,其中稱讚者固然不少,但是眾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以為然之處,所以問難辯論便成了家常便飯。其中對《三代之治》持最激烈意見的人,竟認為這本書是無稽之談,荒誕不經,不過是《準南子》之類的雜家之言,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畢竟大部分的讀書人,卻多多少少對書中提出的理想社會很有興趣,其中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之類的理想,更是被大部分儒生認為這正是儒家經典所說的〃大同之世〃。普遍的質疑,還是集中在某些具體措施之上。
※BOOK。※虹※橋書※吧※
第37節:第二章 終南捷徑(15)
皇帝趙頊曾經很認真的問王安石:〃石越《三代之治》,可以施之於世否?〃
王安石正色答道:〃此非臣所能知也。惟其中議論,頗有迂闊之處,其謂耕者有其田,自井田崩壞以來,歷代無人能復之,如何能得耕者有其田?又謂廣立學校,臣以為州縣立學,已屬不易,全國遍立,所費幾何?此石越所未深思之故。然其意甚善,亦未必無可採之處。〃
王安石這還是持平之論。有大臣在趙頊問到議會制時,憤憤不平的答道:〃這是石越想要離間君王與士大夫,其心實可誅。〃弄得年輕的皇帝一臉愕然,說道:〃不過論是非而已,何至於此?〃
《三代之治》出版之後,新黨們看到的,是一個包含著改革思想的年輕人慢慢崛起,雖然他已經透過曾布向王安石表明一種中立的態度,但是王安石並未十分介意,畢竟中立不是反對,他還是樂見這個難得一見的奇才誕生的……雖然反對派諸大臣對石越的舉薦,依然讓他很不快。
而在舊黨一面,司馬光等人欣賞石越的才學,讚賞他不願當官的人品;蘇軾則和石越有不錯的私交;另一些元老大臣看重的,卻是石越雖然身世不明,卻一向以北方人自居……這些大臣們普遍相信:北方人比南方人要值得信任!況且石越又得到司馬光等人的舉薦,大家對他更無惡感。
所以無論新黨舊黨,並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