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是走是留上(第3/3 頁)
大白天的,街道上的行人卻不是很多。
堵胤錫有些奇怪地問道:“高大帥,為何街道上沒有乞丐?你說諒山府已經有超過十五萬民眾居住,但是我看,這街道上好像人也不是很多嘛。諒山府靠近大明,建築形式跟華夏差不多,想必這城市也是以府衙為中心,設定幾條城門大街,就算是把城市給建設起來了吧。”
堵胤錫這點說得倒是不錯,華夏文明建造城池,一方面是講究對稱性,一方面是體現一箇中和正。比如西安,就是華夏文明最好的見證,整個城池規劃非常有條理,縱橫區塊劃分,以城門大街形成的十字為主軸,然後不斷延伸,左右對稱,實在是中華美學集大成者。
安南的城池也差不多,或者說華夏文明周邊的國家都差不多,諒山府也是如此,只不過對比西安,規模小了很多,興華軍佔領之後雖然進行了擴建,但基本框架沒有動,還是延續了原來方方正正的樣子。
高衡回答道:“我們這裡沒有乞丐的原因很簡單,人人有活幹,人人有飯吃,自然就不會有乞丐,如果有人沒工作,我們會創造工作崗位,儘量把每一個勞動力都安排到工作崗位上去。這裡的成年人大部分都在幹活,白天自然是沒什麼人,一般要到酉時才會下工,至於孩子們,白天都在學堂裡讀書,我們這裡讀書是不收學費的,教書先生的費用由統帥部統一撥付,所以家長們都願意把孩子送入學堂。”
堵胤錫恍然大悟,諒山府白天沒什麼行人竟然是這個原因,堵胤錫是文官,自然對教育非常感興趣。“如果真的如大帥所說,興華軍對於教化如此重視,此乃大善之策啊。”
高衡道:“呵呵,這個簡單,這附近就是我們的諒山學堂,大人如果不嫌棄,可以去參觀一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朗朗讀書聲響起,一間教室內,學子們正拿著手中的書本,搖頭晃腦讀著論語。
雖然說高衡對孔子的一些說法並不感冒,或者說後世很多人對於將儒教抬到一個聖教的位置比較反對,但是不管怎麼說,這是華夏文明的傳承,該學習的還是要學習。你作為一個華夏人,如何鑑定?那就是文化,說同一種語言,寫同一種字,學習同樣的文化,那你就是華夏文明的一分子,這跟你的民族和膚色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比如後世的五十六個民族,雖然民族不同,但是大家都是華夏人,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文化紐帶。
堵胤錫頻頻點頭,“好啊,好啊,湖廣戰事不斷,很多孩子們都沒有書讀了,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看到如此場面,真讓人欣慰啊。”
“好了,諸生,下課。”時間差不多了,門外一名更夫打扮的人敲響了手中的銅鑼,這是下課的訊號。講臺上的中年先生合上書本,走出了教室,學生們一起起立,喊道:“先生慢走。”
“魏先生好。”“孫先生好。”下一節課的老師前來交接,正是孫和鬥,原來,下一節課是物理,自然要請製造局的各位大師們來充當教員。
孫和鬥等人顯然是沒看到走廊盡頭的高衡幾人,他和前面的魏先生做了交接之後便進入了教室。高衡介紹道:“前面那位魏先生,原本是從廣東逃難而來,因為有秀才的功名,所以當個教書先生還是可以的。後面的這位是我們興華製造局的大師,孫和鬥先生,這一堂課是物理。”
:()烈火南明二十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