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5 頁)
開始到結束,這條街的領事館建築都沒有受多大的損傷。”
小敏問:“那麼,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那些領事館的舊建築呢?”
老曾說:“解放後,許多國家沒有和新中國建交,這些領事館建築就收歸國有,安排了其他用途,裡面的辦公傢俱都搬到了房管局。到了90年代,這些老建築被佔用的各單位修蓋了新樓。現在儲存的舊樓,可能只有幹休所院裡還有,可惜門衛森嚴,我們進不去。”
潘天棒問:“我們不需要管其他那些房子,找到法國領事館就行了啊。”
老曾手一攤:“問題就在這裡,年代太久,這裡變化太大,沒有其他的房子做參照,我無法判斷以前法領館的位置。”
說話間,已經路過幹休所門前,門口有軍人站崗。這一帶行人已經少起來,我向後看了看,沒有看見希望看到的身影。
老曾還在繼續向前走,我奇怪地問道:“找不到法領館原址,你還向哪裡走啊?”
老曾嘿嘿地笑起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晚上,楊滄白到了法領館,一個白鬍子神父帶他鑽進了法領館的地道。雖然我不知道法領館的位置,更不曉得地道的入口,但我卻知道更重要的事情:楊滄白進地道後,是從哪裡鑽出來的!”
失蹤的上清寺(七十四)
潘天棒說:“這個太容易猜了,這一帶的地下,就是一號橋到長江大橋的隧道嘛!”
“闖你個鬼喲!”老曾說:“如果是那裡,修隧道的時候豈不是啥子都挖光了?我還帶你們走啥子?”
走在前面的小敏回過頭來:“曾伯,你就別繞圈子了,到底在哪裡啊?”
“就是重慶舊城中位置最高的教堂:仁愛堂!這個教堂是法國人修的,就在前面的巷邊上。地方誌上講,楊滄白是從法領館下地道,從仁愛堂鑽出來的!”
說著話,小巷的前面,出現了一個破落的圍牆,牆裡出現了一個典型的歐式建築,圓拱門與羅門柱頭支撐的頂上,長滿了雜草,那一定就是仁愛堂了!
我問老曾:“奇怪了,照理講,以前是不允許在城裡修教堂的,這裡的位置應該是在城牆裡面啊,為什麼會有教堂呢?”
老曾加快了腳步,一邊說:“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這裡在清朝時叫二仙庵,估計是一個道觀,1900年給了法國人的天主教會,建成了教堂、醫院、神父住房和修道院。但好象是1941年,在抗戰時期,才開放給附近的教徒使用。猜猜為什麼?”
我們當然猜不到。
老曾卻不解釋,帶著我們緊走幾步,一個坡敗的門展現在我們面前,上面標的字卻是:“四川省重慶中醫學校門診部。”大門緊閉著,從門縫看進去,裡面人去樓空,荒草叢生。
指著門上的字,老曾說:“44年的時候,這裡面的醫院改名叫陪都中醫院,是重慶一中醫院的前身。解放後,到1951年,因為一個特殊的原因,這裡被西南軍政委員會全部接收,醫院與護士學校接著辦下去,但教會人員從此消失了。再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其中一部分變成了中醫學校。但是,2001年,政府又把全部仁愛堂所在地劃撥給了重慶天主教會,包括原來的教堂、修道院、神父的住房。好象學校和醫院也搬走了,現在裡面還有個敬老院。”
小敏問:“特殊的原因?指什麼呢?”
老曾說:“讓你們猜,不猜就不好耍了。”
我們苦笑。
我們向前繼續走,右側出現了仁愛堂的入口。那是一個很小的院子,看進去,裡面教堂已經修繕一新。院子裡,幾個善男信女正在聊天,教堂的門開著。見我們走進來,一個女人看了我們一眼,上前把教堂的大門關了,不讓我們窺視。然後她繼續坐下閒聊,沒有一個人理睬我們。但當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