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5 頁)
,宣佈重慶獨立。當時楊滄白的職務是民政總長,9月袁世凱調黔軍攻打重慶,9月11號熊克武與楊滄白戰敗後分頭逃跑。因為楊滄白回了一次家,出來時重慶城已經被黔軍佔領,城門出不去,楊滄白就躲到若瑟堂這裡,滄白之路就此開始。”
面前的若瑟堂,掩在一堆樓房之中。院裡外的大樹,和鐘樓上的爬山虎,把這座教堂藏得更加神秘。記得資料上講,若瑟堂在抗戰以前就有了,那麼這座教堂下必定有防空洞,難道十號圖的寶藏就在這裡?
老曾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笑說:“這只是楊滄白逃難路線的開頭,不一定是我們找的地點,我只是來確認一下,順便帶小敏遊覽。”
進入若瑟堂,門口的小院安靜而別緻,樓裡卻不好隨便進入。圍著教堂前後看了一圈,並沒有什麼收穫,守門的老人盯著我們心慌,只好離開。
走出若瑟堂大門,我問老曾:“若瑟堂一直都這麼小?”
老曾說:“不是的,1879年重慶開埠後,法國人修建了若瑟堂,當時是整個川東地區最大規模的天主堂,能容納上千人同時做禮拜。當時外教不能入城,所以若瑟堂只能修在通遠門城牆外的荒坡上,由於地皮不值錢,若瑟堂佔地規模就比較大。但文革以後,若瑟堂的地產被周圍的單位佔了很多,面積大大縮小了。”
我不禁擔心:“如果小敏的爺爺把東西藏在原來的若瑟堂裡,那說不定藏東西的地方已經拆了哦。你說過在文革時,神父都被趕跑了,這裡當庫房用,裝了不少抄家物資。如果這裡有明顯的地道,估計當時也保不住。”
老曾眨眨眼:“彆著急。滄白之路的關鍵不在這裡。”說罷,老曾向金湯街方向走去。
路上人來人往,我和老曾說話很小聲,小敏和潘天棒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一頭霧水地跟在後面。
走到通遠門外的金湯街上,老曾終於開口解釋:“楊滄白逃跑那天,白天藏在若瑟堂,晚上到的是法國領事館。我們現在是去法領館。”
“法國領事館?”這條路來過多次,潘天棒搞旅遊都不知道。
“當然有領事館,不然為什麼前面有條路叫領事巷?”老曾說道:“1890年,中國和英國訂了一個煙臺條約,定重慶為通商口岸,第二年,英國人就來重慶設了海關,重慶正式開埠,成為中國西部最開放和最重要的城市,從那個時候起,英,法,德,美,日都來重慶開領事館,因為這條路離城市中心最遠,緊貼著城牆,就劃給了這幾個國家修建領事館了。”
金湯街路邊有一排小攤,一個女人帶著個小女孩背對著我們坐在攤前吃東西,穿的是重慶女人夏天最喜歡的吊帶背心,長髮披在肩上,肩和背很平直。這個背影似乎在哪裡見過!
我正準備走到側面打量一下,這時老曾拍拍我的肩,指著前面婦幼保健院的大樓:“以前那裡是一個很大的道觀,叫至聖宮,再過去就是領事巷。不過抗戰時期至聖宮道觀已經不在了,倒是有家牛肉館非常出名,叫‘星臨軒’,是郭沫若取的名字。那家牛肉館以前叫‘馬老太婆牛肉館’,因為味道好,郭沫若又住在附近的天官府,所以一幫文人經常在那裡吃飯。郭沫若取名題匾後,這家餐館生意變得非常紅火,成為重慶餐飲的經典品牌,可惜現在已經沒有繼承者了。”
聽完老曾的介紹,我回頭再看,那個帶小孩的女人已經不見了。
沿著領事巷向前走,卻見不過一幢西式建築。我問:“大轟炸的時候,這些領事館都被炸了吧?”
老曾說:“沒有,抗戰時,這裡的領事館都搬到了南山上現在使館街那裡。為了避免房屋被炸,各國領事都在屋頂上刷上自己國家的國旗,避免被日本飛機轟炸,這樣反而成為了日本飛機判斷目標的依據,因此後來被國民政府制止了。從抗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