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穴居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堅固的房屋。它推動了歷史的車輪,使這輛巨車駛向更遠的方向。這種“版築術”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沿用,在北方農村比較常見,甚至在城市建築中也有人使用。能從遙遠的商代傳到現代,怎能不說它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呢。
傅說服役的傅巖是古代虞國和虢國的交界處,山河險峻,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假途伐虢”和“唇亡齒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但那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現在,一個奴隸要走向新的世界。
這一日,一個當官的人來到傅巖,他招來附近所有的人,拿著畫像逐一對比,結果發現傅說和畫像上畫的人長得一模一樣,於是就要將傅說帶走。傅說很納悶,心想自己又犯了什麼錯,這是要去哪裡?但自己是個奴隸,只能低著頭跟人走,但是很奇怪,來人對自己態度很好,還給自己好吃好喝的,讓聰明的傅說也是一頭霧水。
一行十數日,傅說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城市,他意識到這就是傳說中的國都——殷。不久後他進入了一所宮殿,見到了一個人,這個人似曾相識啊——原來他是一國之君!
這個當官的叫鄭達,向武丁覆命,武丁大喜,“就是他,他就是我夢到的聖人!”
原來,武丁即位後思商復興、求賢若渴,一直想將傅說召來輔佐自己,但是傅說是個奴隸,將其召來勢必會遭到朝臣和貴族的反對,於是武丁利用當時人們普遍迷信的特點,就編了一個謊話,說自己夢到天神給自己推薦了一個聖人,他能輔佐自己治天下。武丁找畫師畫了個頭像,先象徵性地在群臣中轉了一圈,發現沒人能對得上號,就派鄭達去外面找,並暗地囑咐他去傅巖找,結果果然找到。
既然是神的旨意,那就一定不能怠慢了,武丁任命傅說為相,並賜予其“傅”姓,這就是傅姓的由來,傅說也就是傅姓人的祖先。群臣當然不敢說個“不”字,因為他們知道:和神對著幹肯定沒有好下場。
於是武丁稱傅說為聖人,並向其請教治國之道,傅說對答如流,說的條條是到,令武丁頻頻點頭。武丁之後在傅說的輔佐下,開創了“武丁中興”的盛世,將商朝推向了頂峰。至於傅說是怎麼幫助武丁進行政治改革,使國家興盛的,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傅說是武丁開創中興盛世的第一功臣卻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缺乏事蹟,但傅說給後人留下了《說命》三篇,即《君臣對話錄》三篇,其中有“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這樣的千古名句,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史觀,這三篇研究傅說的重要文獻被收錄到了儒家經典之一《尚書》裡,對後世影響很大。
關於《說命》,簡單說兩句,其核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幾條:
1、從諫如流;
2、以治民為重,不能驕奢淫逸;
3、謹慎行事,注意言行;
4、重視吏治,杜絕貪汙*;
5、防患於未然;
6、節制祭祀活動,減少次數,以免勞民傷財;
7、勤學善思,修身養德。
這就是傅說的思想精華,直到今天還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在奴隸社會能產生這樣的思想,不能不叫人佩服。
相傳傅說從政了五十多年,我認為不太可靠,對比各種資料,傅說應該在武丁在位的中期就去世了,歲數比較大。而在此時,殷商已經完成了復興,剩下的只是武丁在祖己的輔佐下將其推向極致。
綜合來講,傅說的事蹟不多,但名氣很大,他在世時就被高宗稱為“聖人”,並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是見於文字的第一個“聖人”,比孔子早了約八百年,而且他和孔子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他完成了自己的抱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孔子周遊列國之後只能投身於教育。傅說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知己——武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