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頁)
,還有宦官美女進貢,真是有心了,這都能想的出來。”
“材棟,吳朝乾等人走了也快兩年了,怕是要回了吧。”
“靜之不說,都把這幫人都忘了,應該要回了吧,也不一定,難說,看他們怎麼遊了。若是把那大島繞上一圈,怕是差不多要回了,若是要上岸走走,那可就難說了。”
“呵呵,南下的不易,通西域古以有之,而南下大洋此為創,不知他們會有什麼驚喜帶回。”
“能全身而回就不錯了。”
“說的也是。”
在南中國海大量使用的平底船已經開始在夷州、琉球、日本、朝鮮之間大量使用,唯獨沒有往中國去。沙船在風浪不大時可用,運量極大。貿易的繁榮,促使產業分工越來越明顯,琉球慢慢已經成了王動旗下大產業鏈中的一部分,主要就是產鹽。
對於琉球國這種島國來說,鹽不值錢,所以鹽場在當地官府眼中,並不是什麼聚寶盆。王動制定下收購鹽場的策略的時候,執行起來並不難。陳貴在琉球當地有很多合作伙伴,商人趙構進入了王動的視野。
趙構是漢人。是琉球出生的漢人,此人早期包辦了琉球漆器行業與大明朝的生意,在三個國家都吃地開。陳貴進琉球時候,他是最早得到風聲。鹽鐵專營生意好做。但風險極大。聽說有人敢做鹽的生意。趙構立馬就找了上來。開始的時候聽說。鹽不是賣到大明朝去,他還有點失望,畢竟大明朝才是最大的市場。當後來陳貴地量上來之後,趙構開始吃驚了,以他地見識,他還真地想象不出,除了大明朝以外。還有什麼地方能消化掉那麼多鹽。當然了,這不是他所要關心的事情,他要關心的是,在這個生意中,他怎麼參與怎麼賺錢。
趙構是不是善人。王動並不清楚,但趙構對賺錢的興趣,王動碼的很準,開始的時候,他本不想去收購鹽場。趙構與琉球三國王室雖然有交往,但也只是在行賄受賄的層面上,並不是很鐵。他本人也不想與王室綁地太緊。考慮到鹽在大明朝的重要性。這三個小國的鹽場大多也是官營的,或是要官府的許可方能開鹽場。商行加入進來之後。趙構地腰粗了不少,真的是有錢能去收購鹽場了。但這種風險大的夥,商行下的注也要重,這裡的餌便是趙構本人不大清楚的朝鮮和南洋市場。商行許諾,把趙構的主業,漆器推往朝鮮和南洋市場,這樣一來,趙構地眼睛馬上就睜地大大的了。
相對於日本,琉球國實在是太小了,但在大明朝地外交關係上,琉球國的地位要比日本高多了。誰讓他們的國王聽話呢,不只是現任國王聽話,接下來的國王也會聽話,因為王子們,大多這會都送去大明朝接受教育去了。
琉球雖小但有三國,王動本來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暗中相助一國,統一了琉球算了,然後自己在扶植一個傀儡,或是直接取而代之。但這樣一玩,動作就比較大了,就王動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把琉球給封鎖了。要想避開強大的明朝,它周圍的小國家,特別是與明朝交好的國家,處理起來一定要小心。
與陳澤商量多次之後,王動最後的決定是走經濟路線,在經濟上控制這個國家。要想影響琉球的經濟結構太簡單了,第一就是往這裡運大米,徹底改變這裡人的飲食習慣,這些只有王室吃的起的東西,要讓老百姓也吃的起。第二就是展漁業,展自己的大漁業,讓琉球國的小漁業破產,這個不難,因為王動有船,有大船。第三就是大力展鹽業,這個已經開始做了。
由商行出錢,趙構去買鹽場。這在當地幾乎沒有任何阻力,因為大多數鹽場的鹽都是賣給陳貴的,他想要哪個鹽場死,簡單太容易了。買下鹽場之後,開始漲鹽工們的薪水,這下子,原本最窮最苦的鹽工,日子過的反比一般的漁民要好,弄的很多人紛紛到鹽場找事做。趙構這個大善人的名聲,倒是傳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