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講】(第4/7 頁)
想念不可脫,云何獲圓通?
“知根”指的是第七意識的意根,第六意識以第七意識為根。第六意識跟第七意識兩個是兄弟,有第六意識就有第七意識,有第七意識就有第六意識,它摻雜第六意識的種種雜亂的思想。第七意識的意根在了知法塵的時候,第六意識就在那邊吵,摻雜第六意識雜亂的思想。所以「湛了終無見」,湛了寂靜的心識除非你成就禪定,否則很難現前。凡夫的心怎麼可能成就湛了寂靜的心呢?一定是被妄想一天到晚干擾,所以「想念不可脫」,亂思亂想的第六意識,第七意識是很難脫離它的,在這麼多的干擾當中,對一個初心的來說,面對這麼多摻雜的亂想,又怎麼好去悟入圓通呢?雖然它經常存在,但是干擾多。
我們講「根、塵、識」,“根”剛好是中間,攀緣六塵創造六識出來。其實我們平心而論,在根塵識當中,六根門頭是相對穩定。你看六塵,這個你沒辦法作主,你不能強迫六塵一天到晚現前,這個你做不到,你在山中修行,你的色聲香味觸法是不斷的變化的,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有時候白天有,晚上沒有;但六根的話,你可以完全操之在我,見聞嗅嘗覺知,它相對是穩定。有人就提倡舍識用根是有道理的,六塵是變化多端,六識是一天到晚干擾你,你以六識為所緣境那你就糟糕了!太躁動,所以六根基本上是不錯的。當然在簡別中把眼根簡別、鼻根也簡別、舌根也簡別、身根、意根都簡別,不過,蕅益大師他提出一個看法,他說:沒有錯,末法時代的確是「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以耳根為主這倒是真的。
我們很多善根的栽培都要透過耳根,吸收很多、很多的法義,但是他提出兩個根是不能忽略的:第一個、眼根不能忽略,眼根可以看經典可以看佛像,尤其末法時代,佛陀的法經過整理,因為正法時代沒有文字當然不需要眼根,而末法時代很多的法都靠文字記載,所以眼根也是很重要。其次意根,我們修止觀的時候,「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依止獨頭意識去攀緣心中法義的時候,或者心中佛號的時候,你還得要假借意根。意根跟眼根是一個助行,耳根是主要的圓通。這個地方是約著長時間的正行來說,五根是不適合,但是我們在瞭解當中要知道,其實根塵識,根相對塵來說、相對識來說,它的穩定性是比較高。
辰三、簡六識。
【圖三】
眼識無定
識見雜三和,詰本稱非相,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識見」指的是眼識生起見的了別功能,身為一個識,它的生起必須要摻雜根塵識的互動作用。也就是說,你眼根必須要摻雜色塵才能夠生起見的了別功能,根塵識三和。所以「詰本稱非相」,“詰”就是追究它的根本來源,它不是一個真實的體相,它只就是一個根去攀緣塵,產生一種暫時因緣的假象而已,它不是一個不變的真實體相。所以它「自體先無定」,它本身的自體本來就是緣生緣滅,本來就不決定。生為一個生滅變化的眼識又怎麼能夠當初心的圓通本根呢?我們講,要回家的路一定要越穩定越好,干擾降到最低,因為我們已經被煩惱耗損太多能量了,所以剩下的善根不多了,用這個當所緣境,又這樣的變化是不適當的。
耳識非初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心聞」指的是耳識的了別作用,雖然能夠洞察十方無所障礙。普賢菩薩他用聽聞的功能,來洞察十方無有障礙,但是他是生於「大因力」。普賢菩薩聽聞耳識的功能,能夠洞察十方,那是普賢菩薩久遠劫來修學「法界觀」所成就的。「法界觀」就是一心萬行,依止一念心而生起萬行,一心萬行,萬行一心,是時空無障礙所成就的,是廣大無邊的因力。「初心不能入」,這不是一個初心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