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楞嚴經31 > 【第五十一講】

【第五十一講】(第2/7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重生之奮發圖強模擬器作弊修真寶可夢:直到相遇的那天快穿,那個收割外掛的宿主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兒子愛吃的臭醬天才醫學博士的無敵人生每天睡前一個小故事神之傳承山村少年崛起之路罪案之源:詭案十三宗心淼歸來:納川的寵妻日常一人之下:我自紅塵逍遙大秦:我那身嬌體弱的賢臣送愛上天堂之二罪人無罪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從草莽到建立無上帝國從生化危機開始通關諸天青龍蓮團寵寶寶人參娃,福氣滿滿人人誇出格

一】

我們看講義的癸三,結責迷情。

前面佛陀講到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所謂離一切相而即一切法的觀念以後,這個地方作一個總結,來訶責凡夫跟二乘心中的迷情。

我們看經文的地方總共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這一段就是一個總標,把凡夫跟二乘的迷情標出來。我們簡單地說明一下。

我們前面說過,凡夫二乘最重要的迷情就是心外求法。他不管修什麼樣的善法,都沒有安住現前一念心性。我們看下面的經文就知道了。

“如何世間三有眾生”,這個“如何”,蕅益大師說有責備的意思,就是“為什麼”。在有漏的世間當中的三有,包括了欲有、色有、無色有。三有這個“有”,是包括整個三界的有漏的因果。有漏的因果怎麼產生的呢?其實就是我們眾生一念向外攀緣的迷情而有的。比方說,欲有,他所追求的就是五欲的果報。他為什麼去佈施?為什麼修學五戒?為什麼修學十善呢?他心中是追求一種五欲的果報相。色有,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清淨的色法。他為什麼修學禪定?他就是要追求一種清淨微妙的色法,所以他變成一個色有。無色有呢?他所追求的就是那一念的分別心,他要的是那個寂靜的分別心。也就是有這一念的迷情的因素,就招感了果報,由果報當中又產生另一念的迷情,而構成了一種三有的迴圈。

“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二乘人心中也有迷情,他離開了一念心,追求心外的一個偏空的寂靜的涅盤。這個也是他的迷情,他也是不喜歡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

所以佛陀作一個總結:總而言之,凡夫跟二乘的最大的毛病,就是以自己狹隘、有限量的分別心來測度如來的無上菩提。這個“以所知心”,我們前面講過了,就是凡夫跟二乘的迷情。凡夫執著在有相的地方,二乘執著在偏空的地方,總而言之都是一念的向外攀緣。以這種向外攀緣的心,來測度如來的無上菩提。這“無上菩提”,蕅益大師解釋,就是前面所說的我們一念心性具足即空即假即中圓三諦理。用世間分別的語言來想象佛陀的知見。這個佛陀的知見是約著智慧,就是空假中三觀。前面的無上菩提是約著如如理,就是講真諦、俗諦、中諦的道理。

佛陀意思是說,凡夫修習五戒十善也沒有錯,二乘人修四諦十二因緣也沒錯。錯不在他的法門,而是他的心態有問題。心態決定我們的狀態。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訶責的正是凡夫跟二乘的心態,沒有真實地把心帶回家,就造成了這樣子的流轉跟偏空涅盤的產生。

這以下講出一個譬喻。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這個譬喻說,古代有四種非常精緻美妙的樂器:琴、瑟、箜篌、琵琶。這四種樂器被工匠做出來的時候,它的確是具足美妙的音聲,但是,你如果沒有非常善巧的指頭、沒有正確的方法來彈它的話,這個美妙的音聲是表現不出來的。琴瑟箜篌是指的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具足妙音,就表示它具足了圓三諦理,它本身的功德就具足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功德。為什麼這功德不能顯現呢?是因為我們沒有真實地去產生正確的觀照,一念的向外攀緣,所以變成這個功德不能顯現。

我們看第三段的合法。

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這段是把前面兩段作個總結。這個地方,“汝”指的是富樓那尊者乃至於整個二乘的無學,這個“眾生”包括整個凡夫外道。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這個“寶”指的是我們心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別惹我,我有病,發起瘋來不要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