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第1/8 頁)
醜二、騰疑細釋 分二:寅一、阿難騰疑;寅二、如來細釋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五十六頁,“醜二、騰疑細釋”。
本經的修學重點,就是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它的整個重點,其實就是一個心地法門。我們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慢慢會發覺,我們在斷惡修善度眾生的時候,其實外在的事相併不困難,最麻煩的就是“菩薩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內心的安住跟調伏是比較麻煩的一個工作。從本經的開示,佛陀是要我們先安住,然後再調伏。所以佛陀在前三卷半,講到七處破妄、十番顯見,就是告訴我們菩薩云何應住,處理這個安住的問題。
在本經當中,講到我們的心有兩個住處:
第一個,以妄想為住,就是我們內心當中跟我執法執相應的妄想。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就是過去無始劫來,我們接觸了很多的人,接觸很多的事情,遇到很多的環境,產生很多很多的感受想法,整個受想行識都累積在這個妄想當中。所以,當我們住在妄想的時候,我們變成非常的敏感、非常的脆弱、非常躁動不安。因為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刺激到我們的妄想,帶動我們的感覺,帶動我們的想法。所以你看一個人,他安住妄想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感覺——弟子心不安。因為你住的地方住錯了,你很容易受到你過去的思想、感覺的主導,你怎麼弄都沒有用。因為你住的這個房子住錯了。
第二個,我們以所謂的常住真心為住,就是我們安住在清淨本然的現前一念心性。以心性為住的時候,我們開始遠離我們過去的妄想,以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為住。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自己的妄想開始生起、相續乃至於消失。以心性為住的時候,我們內心相對就比較安穩了,我們找到家了。所以古人常說,修行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意思就是說,你不要住在你的妄想,要住在你真實的心性。這是第一件事情。
我們在前面三卷半,就是要處理安住的問題。所以佛陀七處破妄、十番顯見,就是分別妄想跟真心的相貌,讓我們產生取捨。當我們安住在心性以後,開始作調伏了。你這個時候以心性為住,會看到自己過去無始劫的妄想,這個時候再用空假中三觀來調伏它。以空觀來破除我法二執,以假觀成就善巧的智慧跟廣大的福德資糧,以中觀來作一個調合——中道。
所以,我們在本經的修學,第一個,你要知道你現在的心“云何應住”,你住在什麼地方,你安住的地方對不對。其實你可以從結果看得出來。如果你感覺最近躁動不安,那表示你安住錯了,又跟過去的妄想結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經常要保持觀照,第一個,你心以何為住;第二個,你是不是產生了調伏。就這兩個重點。
我們這一科先講到安住的問題,就是怎麼能夠遠離妄想、安住真如。當然,安住真如,我們要先了解真如的相貌。
寅一、阿難騰疑
【圖一】
好,我們看講義,“騰疑細釋”。這個“騰”就是騰起的意思,就像燒滾的熱水沸騰了。阿難尊者聽到前面佛陀的開示,這個時候他騰起了兩種疑惑,叫“騰疑”。第二個,“細釋”。佛陀大悲,加以詳細地解釋。所以,這一科主要內容,一個是疑惑,一個是解釋,“騰疑細釋”。
好,我們看第一段的“阿難騰疑”。我們看經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首先,阿難尊者就把他聽了佛陀開示以後的心得表達出來。阿難尊者白告佛陀說:世尊!正如佛陀您為我等凡夫宣說因緣跟自然的道理,從心性的本體來說,它是隨緣不變的,所以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