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寓教於樂,提高語文素質(上)(第2/3 頁)
;有的取筆名,作補註。這時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每人自選一篇最佳“隨筆”,以最美的字跡抄寫在我為他們準備的精緻活頁紙上,然後按班編輯成集。同學們自己給集子命名,兩個班分別是《足跡》、《百感交集》,很切合內容實際;班委為之作序,也寫得得體有味。一些同學還在封面設計、編目插圖等方面傾注了很大的熱情。現在,隨筆已是許多同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甚至表示以後“將會永遠寫下去”。能如此,說明好習慣已經養成,這些學生真正具備了觀察、感受生活,用文字記錄、反映生活的素養了。
三、透過活動鍛鍊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有很強適應能力的專門人才。為了增加學生鍛鍊能力的機會,我把“三分鐘演講”引人課堂。每週一的語文課上,每班由兩位同學上臺演講。演講的題目可以是班級生活中大家關心的問題,也可以是其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每人限時三分鐘,講稿由自己寫,要求上臺脫稿講,講完把講稿貼在“學習交流欄”。這對每位同學都是挑戰,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平時寡言少語的同學。但正因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做才新鮮,有魅力。兩學期來,每人都已上臺講過兩次,每次講完都贏得了熱烈的掌聲。“雖然我上臺時很緊張,兩腿發抖,但當我講完走下講臺時,我感到充實,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有同學在隨筆中這樣寫道。這確實是很有體驗的鍛鍊。更有情趣的是班級記者招待會。班幹、團乾坐在教室的前面,面對全班同學,接受大家的提問。同學們紛紛舉手,就班級管理中共同關心的問題向有關幹部發問,有輕鬆的,也有嚴肅尖銳的。班幹們也都盡其所能向同學們坦陳對有關問題的看法。招待會開始提問時需老師引導啟發,但幾分鐘後就進入狀態,舉手踴躍,發問頻頻,氣氛熱烈,下課鈴響了還興猶未盡。這種活動不僅鍛鍊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口頭表達能力,還促進了班乾和同學們的思想溝通,拉近了感情距離,班集體的凝聚力更強了。
四、透過活動促進素質的提高
素質是人的一種綜合的品質素養。《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是從總體上對學生素質的概括和要求。而語文素質是這總體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包含的語言、思維、文學文化素養和聽說讀寫能力等也是很豐富的。好的語文活動,有利於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我指導學生開展的“小記者”採訪活動就有這樣的效果。
這個活動是結合高中語文第二冊單元訓練《採訪和答問》的要求進行的。我把全年級90多人分為14個採訪小組。各組由組長負責,全體組員參加,進行集體採訪。採訪物件是學校有關領導和教師,話題包括教材中提供的,也可以是學校教育中同學們關心的其他問題。採訪時要作記錄,事後整理成文上交。這一活動激發起同學們濃厚的興趣,大家紛紛研究《採訪和答問》的要領,討論採訪話題,確定採訪物件。“公關”的及時與採訪物件聯絡,約定採訪時間;負責提問的反覆推敲要提的問題,筆頭快的準備作記錄。多數採訪組還帶上了錄音裝置。採訪時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採訪結束後,各組根據記錄和錄音整理出來的採訪報告總計有數萬字,內容涉及素質教育、學校發展、如何調動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適應考試製度改革及課外閱讀、第二課堂、體育活動等等方面,表現了採訪者對切身問題的探索和追求。部分採訪不迴避學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對“追星熱”、“言情武俠熱”、早戀、體罰等話題都有涉及,還有的對“你怎麼會選擇教師職業”和一些教師的成長經歷、教學風格的形成頗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90年代中學生的開放、敏感和銳氣。
小記者採訪活動有利於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他們的能力,提高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