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明朝第一位權宦(第2/2 頁)
宦官能代表皇帝,儘量做出最合適的決策嗎?
顯然不能。
我們拋開地位、眼界、能力方面的差距不談,單純從制度上看就有巨大的差異。
內閣大臣、六部官員尚有機會與明宣宗當面商量工作,但他們沒有機會也不能和宦官討論工作,也不可能和明宣宗一起復審宦官們的建議。
這意味著,即使最高明的宦官,也只能一個人拍腦袋提出建議。如此建議的質量和水平堪憂。
更何況,這些宦官一旦心術不正,完全可以利用資訊差的優勢上下其手,從中牟利。
就明宣宗本人而言,他似乎還能控制宦官勢力的擴張。但皇帝的特權已交給宦官打理,他們遲早有一天會濫用手中權力,對朝政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明宣宗已經來不及發現並處理這個問題了。
公元1435年正月,明宣宗病重而崩,年僅九歲的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464年)繼位。太皇太后張氏受遺命攝政。
張太后雖然秉政,卻以“不要破壞祖宗之法”為由拒絕垂簾聽政,而將國家政務全權交給三楊處理。這一年,楊士奇已年逾古稀,楊榮、楊溥也已六十四歲,三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子信誓旦旦,表示要輔佐少帝再展宏圖。
這一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于謙三十八歲,擔任兵部右侍郎。
有一天,張太后在便殿召見英國公張輔、三楊和禮部尚書胡濙,明英宗陪立一側。張太后與他們略作寒暄後,派人喚來太監王振,厲聲喝道:“你侍候皇帝不循規矩,應當賜死!”身旁早已有女官把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太后突發雷霆之威,嚇得王振跪伏在地,渾身顫抖。
明英宗和五位大臣都跪下為王振求情,張太后這才饒了他,警告他不要再誤人誤國,否則嚴懲不貸。
王振本是蔚州(今河北蔚縣)的一個落第秀才,粗通經書,曾在私塾教過書。他在永樂年間揮刀自宮,當了宦官,深得明英宗寵信,逐漸成長為明朝第一位巨宦權奸。
但張太后在世之時,一直嚴防王振不與內閣商議而獨斷專行。
王振因此一直不能真正專權,直到張太后去世。
:()跟著姓名學國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