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訟卦中的春秋爭霸(四)(第2/2 頁)
,不顧伍子胥“定越而後圖齊”的正確建議,開始圖謀北進中原。公元前489年始,吳國先後攻伐陳國、魯國和齊國,屢戰屢勝,並在艾陵之戰(今山東萊蕪)中全殲齊軍精銳。公元前482年,夫差志得意滿,率吳軍主力進發黃池(今河南封丘),與晉國及中原諸侯會盟。此時,他距春秋霸業只有一步之遙。
只可惜,吳王夫差“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他因不聽伍子胥之言養越為患,又因連年勞師遠征致國力疲憊,終遭滅國身亡之禍。
相比吳王夫差的張揚,越王勾踐是另外一個極端,極擅隱忍之道。他戰敗之後,為贏得夫差信任,勾踐夫婦二人不惜如奴僕一般親自為夫差養馬駕車。他在吳國忍譏耐謗,整整做了三年勞役,才重新得到夫差的信任,獲釋回國。他回國後,在謀臣文種、范蠡輔佐下臥薪嚐膽,發奮圖強,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戰略目標,一心為消滅吳國做準備。
在表面上,他依然對夫差恭恭敬敬,大表忠誠,使夫差放鬆戒備,放心北上爭霸。他又在民間蒐羅到絕世美女西施,進獻給夫差,勾起他的女色之慾,使其不惜耗費國力大興土木。另一方面,他暗中使用離間計,從內部破壞吳國的團結,吳國名臣伍子胥因此被迫自刎而死。同時,他對內修明法度,勤政奮發,使越國國力復興,荒無遺土,百姓親附,並組建了一支“人有致死之心”的精銳部隊。
就在吳王夫差與晉定公在黃池爭作盟主的時候,越王勾踐趁吳國國內空虛,突然發兵攻吳,一鼓作氣打入吳都。夫差倉皇南歸,但因遠端奔波部隊疲憊,而且國都已失守,軍隊士氣低落,無奈派人求和。勾踐見吳軍主力還在,無必勝把握,於是同意議和後撤軍。
這是吳越國力強弱的分水嶺。此消彼長之下,吳國國力的日漸削弱,越國卻漸漸佔據優勢。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見時機已成熟,再次率軍攻打吳國。歷時三年,吳國滅亡,夫差自殺。勾踐則率軍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周元王封勾踐為伯爵,諸侯皆來稱賀。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任霸主。
從公元前494年兵敗被俘,到公元前473年吞併吳國,越王勾踐足足用了二十二年時間,這是真正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跟著姓名學國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