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5 頁)
道眼下其他諸軍都還未到,自己的鷹揚衛先到正好可以搶先選好一處好地方,所以他在趕到揚州之後,連城都沒進,就直接去了鷹揚衛駐地。
駐地計程車兵已經接到訊息,知道自家少帥今明兩天之內會趕到大營,所以在軍紀軍風上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所以雲錚趕到之時,對自己這次的新軍士兵基本上還算滿意,尤其是這批人的身體素質看上去很是不錯。
這裡岔句話,中國古代人的身高基本上還算不錯,很可能是在清朝時總體變矮了不少。(資料就不列舉了,免得佔字數。這一點在看後世的秦始皇兵馬俑的時候便可看出,兵馬俑的馬匹與現在的馬匹沒有差別,而其中計程車兵們的平均身高基本上是180CM,個別軍官身高190甚至以上,可見當時的秦軍,至少精銳的“中央軍”有這樣高的標準。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秦軍的強大。——畢竟七尺男兒就算挺達標的身材了,而在秦漢年間(中間小有差別,七尺也就是一米六幾的樣子。
然而也不知道是大魏朝這個時代的中原王朝的確比較富有,至少雲錚所常見的衛所士兵身高都還算不錯,平均水準按他的習慣標準,應該在165CM以上,將領則顯然更高,175算正常,180以上的也不是特別少見。當然像雲錚這樣,十五歲就已經接近190CM的還是極為少見的。不過也不難理解,他可能是因為先天基因太好,後天營養又足——他老子山帥雲嵐的身高據他目測大概185188CM之間,他的漂亮媽身高估計170172CM,所以雲錚絕對是優秀基因的良種結晶……
雲錚對士兵的狀況基本滿意,那麼當然他就更要好好的履行他的都指揮使責任了。選擇紮營地點,是他的第一件工作。
此次訓練屬於成軍訓練,但是按照萬昌天子的“放血計劃”,雲錚認為訓練不是短時間內就會結束的,所以這次紮營有兩種選擇:一是固定軍營,長期駐紮的;而是戰時軍營,也就是野戰軍營,隨時可以開拔的那種。
按說雲錚既然知道這次集訓肯定費時日久,那麼他當然應該選擇前者,因為這樣的永固型營寨才符合這次集訓的時間安排。然而云錚卻偏偏選擇了按照野戰方式紮營,並且他心裡已經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在訓練中找機會讓士兵們臨時把軍營拆掉,然後又重建。這不是吃飽了撐得慌,而是一種近乎實戰的預演。他希望這樣做的效果能夠類似於當初他大學軍訓時,在累昏頭的晚上正睡得香的時候聽見教官吹集合哨……
野戰軍營也可叫做野戰築壘。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的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築壘設施。古代兵書如《孫臏兵法》、《墨子》、《六韜》、《尉繚子》中,也有築壘、偽裝、障礙、渡河、道路等詳細的理論記述,而且這些理論被廣泛運用於指導城池的修築和防守。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兵器、戰術的變化演進,城池構築更加合理堅固,並且用於野外作戰防護的野戰築壘發展起來。
古代野戰築壘主要是以土、石建築的臨時駐兵點,並結柵、挖壕鞏固其外圍為其主要形式,但也有以兵車首尾銜接構成環形營壘的;同時還包括一些以野戰為目的的土木工程作業,如攻城地道等。
簡而言之,野戰築壘就是按照野戰環境修築的以保護己方和攻擊敵方為目的的具有臨時性或半永久性的軍事工程設施。
雲錚很幸運,因為他雖然只有一個腦子,但實際上等於擁有兩個人的智慧。所以他不僅清楚眼下大魏軍隊的紮營方法,還略微知道一些後來的經驗。
唐朝建立野戰軍營的辦法,是大魏朝的主要借鑑物件。
在營地的選定上,唐朝將帥極為重視。要求選在“左有草澤,右有流泉,背山險,向平易,通達樵採,牧飲相近之地”,以利於警衛、防守和便於人馬生活。還提出8種地形“不堪安營”,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