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0年至1989年的十年中,中國約有億人出生,即使排除中途夭折的,“80後”也有兩億人左右,這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全場活躍)而且你們中間的代表,像姚明,劉翔,郎朗,都被世界看作是中國形象的象徵了。(笑,鼓掌)“80後”這一代已經如此重要,但對他們的評價卻有很大的爭議。據《中國青年報》的一個調查,“80前”的各代普遍對這一代人評價不高,而“80後”的自我評價卻不錯,(笑)這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
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我在研究這一百年的歷史時有一個發現:這樣的前一代人對後代人的指責、批評,以及後代人對這樣的批評的不滿和反擊,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也可以說是一代傳一代的。(全場活躍)比如說,我們剛才也提到的五四那一代的劉半農,就曾經寫文章大罵三十年代的青年,說他們不讀書,字寫得不好,等等。——這和今天一些人對80後的批評也差不多。(笑)我是在三十年代末出生的,大概也屬被罵之列。(笑)但,在今天,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以至五十年代出生的,都被說成非常了不起的幾代人,因此,有資格來罵後代人了,包括諸位在內。這就是說,“每一代人都被他的上一代所不滿,最後還是接了上一代的班,完成了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以至有資格來批評下一代人”。你們也一樣,聽說再過幾年,大學生就都是“90後”了,那時候,你們這些“80後”大概也要批評他們了吧。(笑)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為下一代人,尤其是年青人擔憂,實在是杞人之憂。每一代人都會有他自己的問題,但既不能看得太重,最終也要靠他們自己來解決問題。一是要相信青年,二是要相信時間:這大概也是我的兩個基本信念吧。”(鼓掌)
我在很多場合都談到了這樣的看法,得到許多朋友,包括“80後”的年輕朋友的認同。不過,也有“80後”的同學對我說:你說每代人都會有自己的問題,儘管這些問題要靠我們自己解決,但我們也很想聽聽你對這一代人存在的問題的看法,至少可以提供我們來思考吧。那麼,我就姑妄說之,諸位也就姑妄聽之吧。
這一代人是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從小就以“考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作為自己人生的全部目的;現在如願以償,進入了大學,在最初的興奮過去以後,就突然失去了目標與方向。這背後其實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問題。(全場活躍)這個問題,不僅你們這一代有,我們也有,“上帝死了”,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們這一代曾經以“革命”為自己的信仰,現在我們卻發現“革命”有許多問題,需要反思、反省,也就有一種失落感。不過,我們年紀已經老了,可以按原先的慣性生活;而諸位不行,一切都還沒有開始,不能這樣糊糊塗塗地過下去,於是,就有了許多苦悶與煩惱。我讀過一位大學生的自述:“歲月讓我們變得對一切麻木,變得對一切冷漠,變得對一切無所謂,失去了許多作為人的最純潔的感動”,“我現在對自己的將來卻毫無所知,而且不願意去知道。就這樣,讓我們年輕的生命消逝在每天每時的平庸裡,整天就這樣飄來飄去,沒有方向,漫無目標……”。或許這裡說得有些誇張,但沒有信仰,沒有目標,什麼都不在意,都無所謂,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生活中沒有了依賴,人就失去了主心骨,脊樑也就挺不起來了。(全場活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錢理群:承擔,獨立,自由,創造(4)
這一代人的人生道路上,所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如何建立信仰,確立生活目標與方向”的問題。或許我們正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