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長劉應力先生,共拍攝了數萬張照片。其中有許許多多是非常珍貴的紀錄。例如,年逾花甲的劉應力先生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到了這次大地震在映秀的震眼噴出的泥石。對於他們當中很多攝影師來說,一踏上災區的土地,就有將其所見所聞結集出版的念頭。
所以從地震災區回來,餘海波就牽頭組織,為這本書的出版準備了一些資料。可由於各種原因,考慮到時機不太成熟,暫停了出版工作。
一年時間很快過去,期間有攝影師不間斷地進川拍攝。地震給災區造成的傷害和震動,經過一年的沉澱後,攝影家們的思考也更加理性,於是他們決定以回望的形式在週年之際推出這本《汶川·記憶之谷》——在記憶之谷中傾聽回聲。
這種再思索無疑是該書冷靜又不乏人文情懷的根源。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廢墟如同雕塑在大地上沉睡,畫面裡哪怕看不到人的存在,但一張紙條、一本書甚至是一塊普通的木條都讓人切實感受到了生命曾在這裡活動的情形。
餘海波說,冷靜,穩定,平視成為從數萬幅照片中挑選出這92幅組成畫冊的標準。於是我們看到,這些照片的呈現排斥了許多的技巧,人物或獨自活動,或默默地與你對視。在畫冊的最後,當初那間因為慘烈倒塌而著名的學校——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儼然一片沼澤,只有畫中孤零零杵著的單槓提醒著你,這裡原本是孩子們雀躍的操場。悲傷已氤氳為空氣。
當然書中還有一絲暖色。震後不久,在殘垣斷壁中,一對年輕夫妻在煮飯,身後鍋臺上油鹽醬醋清晰可見;小女孩正在玩一個長髮飄飄的娃娃,娃娃的手彷彿在女孩的臉上輕輕拂過;黑暗中踮腳起舞的小女孩,身著白紗裙,單純而美好;還有孩子們在警車淋浴間洗澡嬉戲……如果說這場地震是我們始終無法忘懷的苦難,那這些平實的記錄,如同暗夜中的星星點燈,無疑給整本圖冊賦予了穿越苦難的力量。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他們睡了,請安靜
■ 劉琨亞
郭紅飛不僅是為《汶川·記憶之谷》提供照片的攝影師之一,還是這本書的主筆,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他曾三赴災區,用他的鏡頭和筆記錄下了地震發生以後,發生在災區的點點滴滴。書中的兩萬多文字,全都出自他手。
汶川情結
作為深圳晚報社的編委,郭紅飛參與了晚報關於汶川大地震報道的策劃和採訪的整個工作,對於地震發生後的一切,算得上非常關注和熟悉。“在這個過程中,我產生了這樣一種情結,我知道,這場地震對我整個生命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在現在,也在將來。”
在郭紅飛三赴災區的過程中,幾乎跑遍了所有受災的地區,訪問了很多人。“我去災區回訪,完全是出於一種自發的情緒,當時並沒有想到會出書。只是覺得自己已經在某些方面和災區產生了關聯。”他說,現在這本書的推出,雖然沒能說解開了他心中的結,但也算是對自己過去這一年的一個交代。
和其他以圖片為主的書籍不同的是,《汶川·記憶之谷》的圖片和文字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最初我們也想做成像其他畫冊那樣,圖片和文字交織在一起,後來覺得,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模式。”郭紅飛告訴記者,這是一本以圖片為主的畫冊,希望用影像來表達一切,就連圖片也沒有任何說明。他的文字,並不是為這些圖片做說明,而是為這些影像補充一種情緒。“這些文字是對災難的一種考量,對人類生存狀態的一種思考。它告訴人們:他們睡了,請安靜。”
兩段文字
郭紅飛在書中的文字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去年6月份完稿的,第二部分則是在今年清明節以後寫成的。
“因為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