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趙譽是何人,市井之道,是太皇太上皇宋孝宗的四皇子,是當今聖上的小皇叔,是大宋趙家軍的金翎將軍,不久後待趙家軍主將安排好邊關事務,班師回朝,寧宗就要封軒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可趙譽究竟是誰,在無數的榮光後,趙譽其人該從何處講述起呢,這牽涉的就遠了……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亂後,北宋滅亡,在南宋始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宋徽宗的子嗣中只有在外出徵的康王趙構倖免於所有皇族身為人質遠赴金朝的災難,理所應當成了南宋高宗,趙構升杭州為臨安府,將都城遷至臨安不久後,金軍乘著他根基未穩大肆壓境,趙構在揚州潰退時唯一的兒子趙旉死於驚悸,而自己也被驚嚇的喪失生育能力,紹興年間,岳飛建議趙構立儲,可趙構上哪立儲去?
無奈下他從太祖後裔中選了二子入養後宮,但都沒有皇子的名分,他倆後來分別被趙構賜名為趙瑗與趙璩。
秦檜專權的黑暗時代剛過,趙構在一番試探後,終於選擇立趙瑗為皇子,更名趙瑋,進封建王,他就是後來的宋孝宗。
孝宗趙瑋原本只有三個兒子,長子趙愭,次子趙愷,三子趙惇,他即位後也同趙構一樣久久未立太子,原因複雜,一是忙於隆興北伐一雪靖康之恥,二是免得引起太上皇趙構難以言說的不快,三是對三子都頗有屬望卻不便操作……哪四子趙譽往哪來呢?而且老三趙惇生兒子的時侯,趙譽還在吃奶呢?
其實趙譽的生父並非孝宗,而是當年於之同生同長的趙璩,趙璩在趙瑗封為太子時就被送出皇宮遠到川蜀,明說是封為崇國公駐守邊塞,實是將他驅逐出權力中心,邊塞數十年,趙璩一直忙於戰事,中年才得一子,可還來不及看上一眼就戰死沙場。畢竟是一起長大的,孝宗感到有些愧疚,這才追封趙璩為信王,把趙璩之子接回宮中作繼子,賜名趙譽。
趙譽的生母死於難產,孝宗把他託付給皇后郭氏撫養,畢竟不是親生兒子,郭皇后難免心有芥蒂。高宗去世後,太后吳氏卻一直與孝宗同住,吳太后是個精明又仁慈的女人,她那時也只有三十多歲,不算很老,當發覺郭皇后對趙譽撫養不善時,她便當著孝宗的面大罵“皇后惡毒,國母無良”,並把襁褓中的趙譽接到自己的重華宮撫養長大,所以,趙譽從小深受吳太后處變不驚雷厲風行的性情薰染,那年代後宮的女人總比男人要敢作敢為。
也是在高宗去世後,孝宗終於安下心來考慮立太子,三個兒子都是皇后所生,可惜老大老二命短,年紀輕輕就病死了,孝宗只有立三子趙惇為皇太子,趙惇就是之後的宋光宗,而趙惇之子趙擴也被立為皇長孫,趙擴也就是當今聖上宋寧宗。
當然之間也經歷了不少政變和宮變,岳飛之死,隆興議和,兩朝的內禪,慶元的黨禁,趙譽在臨安皇宮短短的八年童年時光就從沒太平過,平民不知天顏,總覺得皇宮最好,可趙譽卻唯恐逃離不及。
趙譽小時候和太子趙惇玩得很好,而趙惇面對這個比自己小了將近二十歲的弟弟,更像是把他當成半個兒子一樣,趙擴面對這個只比自己大兩歲的叔叔,更像是把他當半個哥哥一樣。趙譽小時候特皮,在於太子玩遊戲時不慎傷了太子,那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件卻幾乎要了趙譽的命……當然那次宮變還是等趙譽自己來講述的好。
那件事後,孝宗猜忌趙譽,可吳太后求情說一個八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謀害太子,篡奪立儲呢?太子也在一邊為趙譽求情,最後為了防止孝宗趕盡殺絕,太子和太后連夜送趙譽出宮,送去哪?送去遙遠的邊塞,當年送走趙譽生父趙璩之地,川蜀……原來命運會是這樣不謀而合。
年幼的趙譽遠離權力的中心,卻有了更多的機會去經歷那些深宮中皇族不可經歷的事情,川蜀之地駐守的趙家軍多是當年趙譽之父的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