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3/4 頁)
。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地風大,殿下回罷。”李貞此際的心情一樣不好受,實不想在這等淚眼相送的情景裡多呆上哪怕是一分鐘的時間,強自壓下心頭流淚的衝動,手一振,輕輕地掙開了李治的手,退後一步,躬身行了個禮,也不再開口,大步走向不遠處的隊伍,從親衛手中牽過棗紅馬,翻上馬背,對著前來送行的文武百官作了個團團揖,也不再多言,一領馬首,率眾向遠處行去……
玉門關,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自漢時起便為通往西域各地之門戶,(位於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大唐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說起玉門關,用大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來形容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等悲壯蒼涼的情緒,令人頓生瀟瀟易水河之感慨,眺望著遠處雄偉的關城,饒是李貞素性沉穩,到了此時也不禁有些子心潮澎湃,難以自己,當然,倒不是因著背井離鄉的愁緒在作怪,而是感慨崢嶸的歲月即將開始,無他,就李貞的個性而論,比起京師裡那等勾心鬥角的日子來說,李貞更喜歡那種縱橫天地間,誰與爭鋒的快感,對於即將開始的之官日子,李貞心中自是頗為期待的。
“稟殿下,前面五里便是玉門關所在,瓜州刺史何望隆已率部在城下迎候殿下。”就在李貞遐想翩翩之際,一名飛騎從遠處疾馳而來,到得李貞近前,利落地翻身下馬,單膝點地,高聲地彙報道。
“嗯。”李貞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一轉頭看向了騎馬跟在身邊的莫離,笑著道:“莫先生,這個老何可是你家舊部來著,爾有何打算?”
何望隆,字務寧,河北幽州人氏,原本是羅藝帳下一名偏將,後隨羅藝一併投唐,但其後就脫離了羅藝所部,並未參與過羅藝的叛亂,因其人曾是齊王李元吉的手下,能力上又無出眾之處,故此始終未曾受到過重用,累經宦海沉浮,如今官拜瓜州刺史,官聲倒是不錯,民間評議甚佳。
因著李貞即將出鎮安西之故,特地下令由‘旭日’出馬,對這些大唐官吏進行了一番排查,好在‘旭日’本就脫胎於遍及大唐各州縣的‘燕記商號’,做起此項工作來,倒也輕鬆得很,這何望隆的底細及來歷自是瞞不過李貞,此時見莫離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這便跟莫離開起了玩笑——李貞兩大謀士中因著納隆身兼“旭日”總管之責,故此並未跟從李貞一道西行,畢竟京師才是奪嫡的根本,李貞要想取得奪嫡之爭的勝利,除了安西必須做出一番功績之外,京師裡的事務也同樣耽擱不得,再加上此行血戰勢不可免,納隆的武藝遠不及莫離,故此李貞將納隆留在了京中,僅僅只帶莫離一道赴安西上任。
“殿下還真說對了,某幼年時曾見過此老,倒也算是相識,不過如今時過境遷,人家可不見得會認得某這等無名小輩了。”莫離哈哈一笑道:“不過殿下要想平定安西,此老還是用得著的,不妨多下些功夫。”
“呵呵,那倒是真的,走,看看去!”李貞自是明白玉門關的重要性所在——這玉門關乃是關內關外的咽喉要道,李貞要想平定安西,沒個穩固的後方如何能成事,再說了,李貞所要帶往安西的可不僅僅只是身邊的這千餘名王府親衛,後續還有眾多的各種人才隊伍即將前往安西,只不過為了掩人耳目,那些人手全都偽裝成了商隊,並帶有不少算是違禁的物品,沒有玉門關的支援,又如何能成事,即便莫離不說,李貞也不會放過跟何望隆打好關係的機會,此時既已得知何望隆親自出迎,自是不會讓他久侯,哈哈一笑,揚鞭打馬,一馬當先地往關城方向衝了過去。
望著遠處煙塵大起,何望隆那蒼老的臉皮子不由地**了一下,按唐制,這等迎來送往的活計本不該他這個州刺史親自出面——為防止朝臣、皇子與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