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難以抉擇(第1/2 頁)
打仗最終打經濟仗與糧草仗,非常有道理的,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與足夠的糧草,根本不可能取得全國統一戰爭,區域性一二場勝負,只能左右一時,動不了根本。
這就是前世諸葛亮鞠躬盡瘁半生,六出祁山,最後累死在五丈原,令上千年的後人讀到三國演義時都唏噓不已。
重生了,誰還鞠躬盡瘁呀,應該建立雄厚的優勢,正面擊潰曹操、司馬懿,報前世之仇,也是重生之後的一件有趣的事,諸葛亮心想。
另一份名單就是以荊揚人為主,矛盾有可能就是慢慢的爆發,或者利益損失者會在關鍵時反戈一擊。
慢慢爆發還好,隨著時間沙彌或都減弱,也或許變強但準備也更全面。最怕的就是在與曹操關鍵戰役時,背後遭反戈一擊,那就要命了。
其實,在諸葛亮眼前,卻是仁道與霸道的選擇。
諸葛亮到現在為止,在豫章郡、丹陽郡、合肥郡、江東二郡、荊南四郡、交州二郡實施的基本是仁道,屯田與世家相結合。
之前的地盤以屯田為主,因戰亂的原因,流民多,山民與蠻夷多,諸葛亮基本上以先出資、出糧食、出種子、出耕牛、分地等方式。
安置流民、山越山民、山上蠻夷民,少數世家不倒戈或不太反對諸葛亮,諸葛亮也不會無故動你,但諸葛亮還是主要以扶持貧民、流民屯田為根本。
諸葛亮的屯田與曹操的屯田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
目的不同,曹操屯田是為了獲取軍糧,諸葛亮是為了安定流民。
收益分配不同與管理手段不同,曹操收益肯定佔大頭,以軍隊進行管理,而諸葛亮的屯田是為了民富民足為主。
讓其自管自衛,並在屯田村中心位置建立坊市---自由交易市場,再以此為基礎建立鄉鎮,以安民固民,讓民眾有家,有屯村,有鄉鎮。
荊州情況是荊南四郡基本以屯田為主,襄樊以北也是以屯田為主,荊州南郡到襄樊之間的地方是以世家為主。
又把荊州最大的世家蔡家全部斬殺並夷三族,習家也滅了。荊州世家剩下的劉家是基本盤,需要其存在。
黃家是諸葛亮的妻家還是大功臣之家。蒯家、龐家是親家也是重要的合作物件,馬家、楊家也全盤加入了諸葛亮陣營,並逐步發揮作用。
所以荊州的世家與諸葛亮的關係是藤與樹的關係,任其發展不會產生根本衝突,只會雙方之間越來越牢固。
即使如此,諸葛亮也還是有最大程度的扶持屯田,比如荊州將蔡家、習家的田地全部以分給流民或俘虜,以民屯的方式在進行。
而不是給另一個世家,或發展新的世家,主打一個讓普通民眾安家樂業,衣食無憂。
漢中的最大兩個世家,楊家的人員基本被殺,張家的人員全部外遷,所以漢中現在以俘虜、賨人、流民、貧民為主的民屯,以軍功授田為主的軍屯。
民屯為了保住自己的溫飽與新利益,會積極加入民屯衛,進而升入軍屯,軍屯更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親人、土地與家園而戰鬥,這才是最合適、最牢固的前線模式。
現在益州的管理就是一個問題,以成都中心的益州世家林立,土地礦產基本被世家與權貴把持與壟斷。
因劉璋的軟弱,劉璋在時世家勢力就非常巨大了,而和平轉換又沒有消滅這部分利益群體,而權力轉換必然帶來利益重新分配,這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諸葛亮這個新掌權者必然要掌控最大的利益,要給那些忠於諸葛亮的群體分配利益,還要對跟隨、幫助了諸葛亮者的群體也分配利益。
除了部分提前倒戈的世家或權貴能保住其利益,其它的利益就必須從現在的利益群體裡分出來。
蛋糕現在就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