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2/2 頁)
次日食發生於中國古代的何時何地,懿王元年這個堅固的支點就可建立起來,同時還可依此點為基礎驗證此前、此後各王已推定的結果是否準確。如果文獻記載不誤,現代天文學完全有把握確切計算出西周時期的這次日食。&ldo;工程&rdo;啟動後,這一研究任務由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臺、國家天文觀測中心研究員劉次沅承擔。
劉次沅在接受&ldo;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rdo;這一專題研究任務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文獻資料和以往的研究情況進行梳理。
從已知的文獻看,&ldo;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rdo;最早記載於河南汲冢出土的《竹書紀年》,但自從這部書失傳後,就只能從其他書籍中輯出其中片言隻語了。後人所看到的&ldo;天再旦&rdo;一條最早的來源,出自唐代司天監官員、印度裔天文學家瞿曇悉達所著《開元佔經》的引用。《開元佔經》本是朝廷秘籍,嚴禁外傳,到宋代已不為人所知。這部著作之所以完好地流傳下來,恐怕要歸之於它那傳奇式的發現經過。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挹玄道人程明善因極度喜好佛事,便不惜重金為一尊古佛重塑金身,想不到竟在古佛腹中發現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這就是佚失已久的《開元佔經》。此書引用了70餘部古代星佔學著作,保留了自公元前4世紀以來天文觀測的許多資料,《竹書紀年》所載的&ldo;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rdo;也儲存其中。
儘管&ldo;天再旦&rdo;的記錄來源如此周折、神秘,中國古代又不乏偽造天象的例證,但當今學術界似乎不懷疑它的真實性,其重要原因在於這樣的記錄歷史上僅此一例。古人並不知道它的真正含義,沒有偽造的動機,只是作為&ldo;存疑&rdo;流傳下來。
&ldo;天再旦&rdo;到底是一種什麼現象,千百年來似乎沒有人加以明晰研究,只是到了1944年,才由現代著名天文學家劉朝陽指出是一次日全食或環食所引起的天光變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