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5 頁)
不喜歡自己的叔父。《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
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遊蕩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曹操的父親),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後叔父但言操過,嵩並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
但是,自起事後,曹操就擺脫了自己的“流氓”形象,成了一個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勤勉的人。很多原來的對手也是在曹操的勤勉之下投向他的。對於他的勤勉的形象,《三國演義》中也有一些經典的描寫,我們可以來看看關係到曹操成就霸業的官渡之戰中的一個場景,可以很形象很清楚地看出曹操的勤勉模樣,由於作者的生花妙筆,讀完之後,曹操的形象會非常生動地浮現眼前。
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大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攸忙扶起曰:“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豈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這也與周公的“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有點相近了。
/* 54 */
《人道》 第四部分
附:成事成人的品質(7)
勤勉不一定要拘泥於那種早起、習於勞作等形式,但是,養成早起、習於勞作、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還是很有好處的。因為一個好的習慣有助於維持住你的那種勤勉的感覺,否則,就很容易為臨時的、突發的事情所衝擊,而不能取得長久之效。並且當一種感覺被衝擊之後,要重新找回也是要耗散一定的努力的,這不僅容易見不到功效,還有可能使自己滑入惰怠一路,失去成事成人的機會。
孝忠信
孝、忠、信三個字基本上涵蓋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各種關係——與親人、與上司、與朋友。如果這三個方面都能做好,則即使不能成事成人,也不會相差很遠了。三個字中關鍵的是“孝”字,一個人如果不能孝順其父母,不能敬愛其兄長,也就很難指望他會忠於自己的事業,會對朋友誠信。
古人云:“讀《陳情表》而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又說:“讀《出師表》而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一個不孝不忠的人,他的心中就沒有什麼能夠讓他敬畏的東西了,又怎麼會有誠信呢?而這樣一個人,他的行為總是讓親者痛仇者快,也就會失去親人的愛護,會失去上司的關注,會失去朋友的幫助,要想成事成人簡直比登天還難。
大家試想一下,一個連兄弟都不能容的人,又怎麼會容得下其他人;一個連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又怎麼能指望他會維護上司;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去真心真意幫助朋友呢?三國中的袁紹、袁術兄弟以及隨後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兄弟的相爭,最終都使得自己身敗城亡,成為別人的墊腳石,成為千古的笑談與感慨。
孝:是來自於人的天性,是血緣關係的一種自然表現。父母含辛茹苦地將自己生養大,雖然不是基於回報,但是,為人子女者,豈可不報?古代以孝治天下,舉孝廉,有深意存焉。
忠:不是說像古代那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而是有了新的含義,現在的忠,更多的是指在對待自己工作的時候,要敬業,要投入自己的努力,按照職業道德的要求,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在工作的過程中謀求自己的個人利益,不損公肥私,不利用公司的平臺偷樑換柱,暗渡陳倉。
信:是建立和打造自己品牌的基礎,也是與人交往的最基本原則。沒有誠信,別人就不知道你說的話是真是假,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不知道你真正的意圖何在,也就沒有辦法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