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壓抑的氛圍中,本來是貧窮的壓力,現在又新添了吳亮求學被開除的新的壓力。老大的悲劇是自我犧牲式的悲劇,犧牲了自己的婚事卻沒有成全三弟的讀書,三弟被學校遣返退回使他有一種有口難說的恥辱,他知道三弟的艱辛理解三弟的作為,他自然不會責怪三弟一句,這樣更加地深了他內心的痛苦,一夜之間他彷彿衰老了許多。吳亮的悲劇,卻存在著自我消解的可能,他的聰明使他體驗到一種道義可以消解罪惡感,他是偷盜了但他的偷盜並不是單純為了他自己肚皮,錢不夠吃不飽可以張嘴伸手向家裡要啊,可他張不開那個嘴,是為了大哥,也是為了給家裡省錢,他甚至有一種道德滿足感,在這裡我們會看到奇怪的道德悖論,偷盜違背古老的道德古訓和宗教教誨,卻能夠減輕父母的負擔盡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孝心,靠違背一種道德要求去成全另一種道德心願,常常會把人置於尷尬難堪的境地。人怎樣從那種道德困境中走出來,如何走出來,取決於當事人的道德偏好,他說自己傾向於哪種道德選擇,又能夠得到哪種道德回應。他的貧窮沒有得到老師們的道德回應,老師們痛恨的是偷盜,如果窮學生都去偷盜會破壞學校秩序敗壞校風違背教育宗旨,貧窮學生太多使他們不敢也不能做出道德回應產生道德拯救,只好把滋生的同情心扼殺在搖籃中,這樣可以保證學校繼續辦下去,維護應有的教學秩序。
現在,吳亮的行為終於得到了解真相後的母愛,尤其是母親回來後那場大哭使他更強烈地感受到一種道德的滿足。透過這樣的意外經歷反而鑄就了吳亮慷慨的人格資質,這種成就別人的慷慨可以消除任何形式的罪惡感,當然可以違反其他形式的道德要求了。這時就埋下了吳亮悲劇人物的種子,這顆種子以後遇到合適土壤會漸漸發育成長起來。這裡發生的是對當事人來說悲劇不悲的奇特人文景觀,是在貧窮壓抑下想過體面生活演繹出的連環悲劇。貧窮不一定意味悲劇,如果面對貧窮使人退縮屈辱地服從命運的安排,那就不是悲劇,那叫可悲,只有面向貧窮的挑戰抗爭才有可能釀成悲劇,出於一種道義上的自我犧牲甚至包含道義悖論的挑戰抗爭,形成了複雜的悲劇情節。在這裡,險些造成我們對這裡發生悲劇的錯解誤讀,那就會使我們繼續的敘述發生重大偏差,作品裡的人物就會嘲笑我們甚至在以後的敘述中愚弄我們。在以後的敘述中,我們會看到不明來歷的錢財透過拋灑方式,使慷慨型人物獲得道義滿足和消解罪惡感的雙重目的,實際是一種畸形的變態滿足和消解,悲劇在於人物不自知,並不清楚這樣的行為本身包含著道德悖論,所以會在那裡製造著複製著重複著放大著,當這種行為因為錢財難以為繼時,就會陷入到尷尬境地之中難以自拔,足以引起世人的警醒。在生活中,道德常常被每個人按照各自的理解錯解誤讀,道德行為畸形化,形成各自畸形的人格,又把畸形的道德理解為純正的道德,在那裡堅守和奉行,只能獲得畸形的、變態的精神滿足,最終卻是痛苦的。依靠這樣混亂的、畸形的道德觀是不可能把生活建設成人間樂土的,按照各自道德理解和道德偏好形成的道德行動,很難兼顧其他方面的道德要求,尤其當面對尖銳的道德悖論產生道德壓力時,產生不了應有的道德相容平衡能力和道德拯救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