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5 頁)
,害苦了。愛昏沉時就昏沉,愛散亂時就散亂,就這樣坐一枝香看。
不追尋,不修正,不調整。坦然而住。(師擊香板一下――)
這是什麼?清清淨淨的,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把握住這個!“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夏醫官好像美鈔掉了找不到那個樣子。幹什麼!放鬆!
(下午兩點半)
佛法本來平常,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百千法門,都從這一點發出來。但是見到這一點很難。無始以來在輪迴中,被塵勞煩惱遮住,透不過這一點靈光。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從這一點發出來。易學說:一畫未生以前。數學上稱之為零,不是數了,只是一個概念,代表開始未知數,也是代表無窮數。佛經上很多數理的概念,佛菩薩能通一切智,他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事萬物都從一而來,累積千千萬萬之一而成千千萬萬。見到了這個一,保養這個一,久而久之,神通具足。就是不容易信得過,信得過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我,就是信三世諸佛。後來習氣太深,把這個一遮障了。沒有見到這個一,一切學問都是假的。見到這個一以後,要發大心,發大願,就是如此,其他皆不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一是個什麼?什麼都不是。
《華嚴經》第八十卷,入法界品。什麼是法界?就是華嚴境界,也就是剛才所說的那一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奉命去參彌勒菩薩。一念專精,一念至誠,佛菩薩就和你光光相感。“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要你信你自己的心。本經經義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個人修道缺少“信”字,心就狹隘,譬如你們都已經見到一點,因為對於佛法信心不足,雖然見到,卻所得者少,所以也就“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執著一個法門。“於少功德便已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境界。”“若周遍知(圓融),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體會進去),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把握住,是你的),皆悉不能。”見道以後,才修道。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
(四點整)
截斷眾流固然對;不截斷眾流也對。不打妄想對了,打妄想也對。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師擊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雞鳴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這個時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點力,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樣子也是,中間不是;有些人樣子是,中間也是。放不下,挑起來。我所說的,聽不懂也好,他生來世,會一聞千悟,獲大福報。般若道場,十分莊嚴,“唯大英雄能本色”,此事要有大魄力,乃大丈夫事。
不要用心太過,放鬆!空空洞洞。放四大,莫把捉(不管身體),寂滅性中隨飲啄。(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由它去。)
此事,至誠至敬的人,大忠大孝的人,秉天地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便可以過來。修行者千千萬萬,見道者能有幾人?見道而能成功者能有幾人?書生最不容易入道,滿腹經綸,詩詞歌賦,沒有辦法。
(問法師--)
和尚,心中有何疑處?修行有無進步?(答:不見好。)怎麼不好?(答:心中尚不清淨。)清淨不是道,道不在清淨上,清淨亦是道,但是那個清淨不是道。參禪就是要起疑情,你多少年來修行,總是求清淨,求定,要放開心來參這個能清能淨的東西,不要參枯禪。當你在清淨的時候,那個能清淨的是誰?趕快找出它來,不能入寶山空手而回。楊居士說清淨心,其實清淨亦無心。魯居士愛護你,希望你成一個大宗師。你要努力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