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落難恩情永難忘 > 第130章 積善之家

第130章 積善之家(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藍天下染色的花環寶可夢普及,從販賣頑皮熊貓開始亮劍:我孔明在世,老李太原稱王穿越佐助:開局孃胎對話鳴人擁兵百萬,世子自立為帝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hp回到最初的時間平民火影:我的模板竟是扉間大人全家殉國變痴傻,清醒後我權傾朝野!東方船說南明:炮火開局,我要反清復明亮劍:從小兵到旅長新生一九二七橫推無敵肆虐諸天快進三國亂世梟皇:柴榮佛緣盛世耀明章無限神祗騎士旅行者特種兵:穿越黑貓,團滅火鳳凰

三國時期的劉備,臨終前曾對他的兒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告訴劉禪,不要輕視小事,小中也含有大義。小事件孕育大道理,小問題包容著大智慧。 能否積德行善跟貧富沒有關係,而是取決於個人的心性,有的人並不富有,卻能捨錢財助人急難,解人之危。像張少飛,寧可自己餓著肚子,卻能把月餅毫不吝嗇的施捨給老乞丐。 而有的人家財萬貫,卻自私吝嗇,成了個慳吝的守財奴。 更有些人,有了點錢,就狂得不得了,大肆的揮霍,到處擺譜兒顯闊,其實那是精神貧窮的一種表現。 更有甚者,丟了點錢,心痛得不得了,要是丟了良心,他卻無動於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想行善,別給自己找藉口,說自己沒條件。 其實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往往沒錢的人能夠積大功積大德,而有錢的人未必能造福、能積德。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自己積德行善,自己先得本然之慶,而後子孫繼續享受餘慶,你用不完的陰德子孫繼續享用,那多好! 千萬別像秦始皇似的,總想給子孫留下萬古基業,結果把子孫害得更慘。 與張少飛當時被張道誠的高風亮節感動得熱淚盈眶,說出的那番話“老人家,既然您如此意誠,晚輩就依從您的心願,安頓好老母之後,定去黃梅求法,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相比,張少飛的這番發目內心的話,是多麼的偉大!這才是發菩提心、發大乘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了的心”、就是“利他無我之心”。 要知道,學佛首要在發心,發心要大、要正才能得到實果,所謂“量大福也大,愈貪愈沒有”。 如果發心不正,知見錯誤,那很麻煩。 《華嚴經》雲,佛法如水,像水一樣,牛飲之則成乳,蛇飲之則成毒,智學證涅盤,愚學增生死。 知見毫釐之差,果報天淵之別。 這就是說,佛法什麼人都可以學,但每個人的受益是不一樣的,因為目的不同,結果能一樣嗎?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要關心社會,要以利益眾生為己任,在利他中完善自己,增進自己的道德修養,要有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奉獻精神。 有很多信佛人以為拜佛就是恭敬,聽經唸佛就是修行,他不知道利益社會,這就偏離了佛法的本懷。 學佛要現實,要腳踏實地,不要空中樓閣,因為佛法不離世間法,將佛法實踐於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只是知道了佛的教法,而沒有將佛陀的精神在人間得到弘揚,在眾生身上得到運用,那麼,佛法就只是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沒有發揮它應有效用,甚至還會被誤解為封建迷信,消極厭世,真是冤枉! 若說佛教消極或者迷信,那絕對是冤枉。 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像儒家孔孟的教育一樣,都是教育。 只不過儒教的創始人孔老夫子,和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們政治地位不同而已。 孔老夫子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他是因禍得福。 當年他周遊列國,原本是想謀個一官半職,展示他在政治上的理想抱負。 如果有人用他做一個諸侯國宰相的話,他最大的成就也就像周公、管仲、諸葛亮一樣。 可是諸侯們都不用他,對他敬而遠之,他這才回到家鄉辦教育。 孔子算是古代第一位廣招學生的私立學校的校長。 在他之前,凡是有志青年想學習文化,都要以他為師。試想想,跟那些整天泡在酒桌上,以多吃多佔為能事的官僚能學出什麼好來? 所以,孔子這一辦教育,來投奔他的才智之士特多,有窮、有富;富的有大腕級的子貢,窮的有啃乾糧喝涼水的顏回。 不管家境怎樣,天資如何,孔子他都收。 還很會因材施教,他教學的科目也很多,所以他的學生在當時都是全能型的,他符合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 在他學生裡,人才輩出,他的教學有成就,就被後世尊奉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這是他做夢都沒想到的。 他要知道有這麼大的好事,他幹嘛周遊列國遭那罪,

目錄
人在光之國,開局簽到數碼世界從司藤世界開始求長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