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4/4 頁)
是有能力堅持這筆長期投資的。
見胡亥泉疑慮未消,趙宇說道:“亥泉,我們其實沒必要去學習港臺模式。選個會唱歌的人,然後去包裝一下推向市場,這種事情做起來其實難度不大。內地在流行樂壇上之所以落後一大截,主要是我們發展太晚,等我們開始發展時,唱片市場又不行了,只能說是沒趕上好時候吧?”
“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是曰本,是歐美,因為他們的樂壇是有著強大的原創能力做支撐的。而港臺的流行樂壇看起來似乎挺熱鬧,但原創能力實在太差。
我前段時間查資料發現,光是曰本的中島美雪一個人創作的歌曲,就有70多首被港臺歌手翻唱,好多都是聽眾們耳熟能詳的歌曲。70多首?嚯嚯,快頂上華語流行樂壇的半壁江山了。”
趙宇當初發現這一事實時,當真是震驚莫名,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華語樂壇在原創能力上的極度落後。港臺到底是人少地小,情有可原,但內地那麼大一個地方那麼多的人口,樂壇的崛起豈能靠大量翻唱別人的作品來支撐?(未完待續)
第256章 拍攝中(上)
這方面,臺灣或許還好些,香港稍弱,當然,內地更是不濟。
國內不僅流行音樂的原創能力差,影視配樂人才更是稀缺。他記得幾年後,內地電影市場起來,國內電影人想拍幾部大片,卻愣是找不到幾個合格的電影配樂人才,只能去高價請曰本音樂人,中國的觀眾常常會在電影最後的字幕中看到久石讓、神思者、川井憲次等音樂配樂大師的名字。就是如《赤壁》、《關雲長》這種中國歷史題材的電影,配樂也是由曰本作曲家完成的。
趙宇深感恥辱,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心中堅定了信念,一定要大力支援原創,走出一條不同與港臺流行音樂的道路。哪怕是投資期長,市場回報低,也在所不惜。
何家明就對趙宇說的話非常贊同:“學曰本,學歐美,我們是有基礎的。國內那麼多的音樂院校,每年培養的音樂方面的學生數以萬計,只要有市場需求,我們的原創能力一定會起來。”
聽何家明說起音樂院校,趙宇有些懷疑的問道:“家明哥,我問句你不愛聽的,你們音樂院校平時都教些什麼?國內現在流行音樂不行,做影視配樂也找不到人才,古典音樂上也沒聽說出過什麼大師人物。”
他有時暗恨,國內那麼多的音樂藝術院校都是幹什麼吃的,除了出過幾個彈鋼琴或是玩搖滾的,幾乎是樣樣都不行,這種投入產出比差了點吧?
他這話打擊一大片,在座的大多數人都是國內音樂院校畢業的,自然要為自己辯駁幾句。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汪風。就急著分辨道:“主要是國內市場不好,秦導你自己也不是常說需求推動技術嗎?沒市場需求,我們這些音樂院校的畢業生又有多少能全心全意投身這行的?當然,也不能否認國內的音樂藝術院校的教學是有些問題,太注重理論和演奏。在音樂創作上的訓練較少。”
趙宇說這些也只是發發牢搔,於事無補。想培養音樂人才,還是得指望公司自己的力量。
“好了,既然你們都說是國內市場小的問題,那我就給你們另外再創造一個市場出來。你們或許也知道,我的《笑傲江湖》正在籌拍中。這部劇是要製作電視原聲碟的,這是給你們音樂公司創造市場機會了。”
他對胡亥泉說道:“這也是我之前說的,換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