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頁)
一,要求每一朵花都開成牡丹,自然多數的花朵都達不到要求。
中國的教育往往強調讓孩子遵循某些固定的規範,而忽視孩子的個性成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一俗語,就是此種教育觀念的反映。而所謂的“規範”又是由老師和家長單方面制定的,許多時候它甚至成為壓制孩子的一種工具。
不明白有的老師和家長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不但是在跟孩子較勁,而且還是在和大自然(孩子的基因)較勁,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對於家長,教訓則是:不要盲目與教師保持一致。不能把“配合老師的工作”簡單地理解成“老師怎麼說,家長就怎麼做”。家長若發現老師的辦法總是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最好去請教一下教育專家。那樣至少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孩子的問題或許能解決得比現在好一些。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對上面所講的事例一定要引以為戒,雖然你可能不會像上面所提到的老師和家長那麼“傻”,但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習慣,不要跟孩子較勁。
自然界沒有一條相同的河流,也沒有一座相同的山峰,亦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更不會有一個相同模樣和相同性格的人。所以,我們做家長的有什麼必要非得強求自己的孩子要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呢?
自從達爾文發現進化論以來,我們大家就知道優勝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則。然而,在自然界還有一條比“優勝劣汰”更重要的法則,那就是“與眾不同”。
教育的成功之道就是要找到孩子的優勢,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發揮他們的優勢,如此才可能成功。孩子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他們的天賦、興趣、愛好、潛力也是有差異的,尊重孩子的個性其實就是保護孩子的未來。*曾說過:“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同樣,任何教育的第一前提也是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尊重每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應是教育的第一要義。
只有尊重差異性,尊重孩子與眾不同的興趣和理想,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去關心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才有可能走進每個個體的心靈去完成喚醒的工作,才有可能實現不拘一格塑造人才的美好願望。
2.尊重孩子的隱私
莉莉自上初中後,就把自己的東西鎖在一個小櫃子裡,鑰匙總是藏起來。一天晚上,媽媽發現女兒的鑰匙放在桌子上,又驚又喜,準備開啟櫃子看看女兒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這時,丈夫制止說:“你這樣做必然會引起女兒的反感。”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女兒醒來就大叫起來:“你們偷看了我的東西!”
媽媽不容置疑地說:“沒看!”
女兒叫道:“我在鑰匙上放了一根頭髮絲,怎麼不見了?”
母親猛地倒吸一口涼氣:幸虧聽了丈夫的話。
女兒開啟櫃子,看見裡面的東西紋絲不動,道歉說:“冤枉你們了。”
母親有點兒沉不住氣了,馬上說:“本來我是想看的,可你爸沒讓我看。”
女兒說:“只要你們看了我就能發現,我所有的東西都有‘暗道機關’!”
女兒的話讓母親大吃一驚:她這不是把我們當成“特務”了嗎?
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總愛給自己的抽屜上把鎖,似乎有什麼秘密。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特徵,它體現了一種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宣告了他已成長為一個擁有個人行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時期那樣,心裡有什麼話都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這個“隱秘世界”是孩子自由個性的集中體現,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人再不可隨意進入自己內心世界的“警戒線”。毫無疑問,保護孩子的“隱秘世界”是對孩子的尊重,父母也會因此贏得孩子的敬重和愛戴。
第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