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團練(第2/2 頁)
財政補貼,“每名歲給工食銀六兩”,相當於一個綠營兵半年的薪資,至嘉慶年間,民團與朝廷的聯絡更為緊密,表現優異的民團頭目能夠以團丁身份入綠營為官,甚至官至一品提督的也不少。
至道光年間,團練已經鋪開到了全國,可以說是村村推廣,非常普遍,太平天國時期興起的湘軍、楚軍等團練,是清朝一百餘年團練發展的結果,從一開始就是與朝廷緊密相連、主將有軍事素養、基層頭目接受過軍事訓練、兵卒有軍事經驗的民兵軍隊,稍加訓練、更新武器裝備,自然就是一支能南征北戰的正規軍。
但明末的情況卻不同,明代的團練起源於崇禎初年,武鄉義軍對付的張家團練就屬於明末的第一批團練隊伍,張家的團練表現還可圈可點,也是因為張大本身就是朝廷高官的一員、團練頭目之中有一些像張三那樣參與過遼東對抗東虜戰事的家奴,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
可是其他官紳有幾個有張家這般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多數團練隊伍剛剛拉起來就碰到農民軍乃至武鄉義軍過境,連學習的時間都沒有,如何能抵擋得住?
加之朝廷和團練的上下通道並沒有像清朝那般打通,各地官紳辦起團練又無法入朝為官,因此多用於結寨自保,不單對抗農民軍和武鄉義軍,也對抗朝廷的稅吏和官軍,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反而更為薄弱,原本能徵的稅因為團練收不上來,原本能強拉的青壯兵員,因為團練拉不了,朝廷的形勢反倒更為惡劣、更加虛弱。
而且編練團練並非只有地主官紳能做,如李際遇那般各村豪傑自發聯保,借團練之名、暗行謀反之實,如今的朝廷根本沒精力去分辨,讓不少反賊在暗地裡發展壯大,反倒是給自己添了不少對手。
“朝廷這道聖旨下來,是有意識的想要將團練體制化了.....”吳成呵呵笑著:“但現在才開始將團練體制化,實在是太晚了,左金王你們就安心去麻黃地區折騰吧,梅之煥最多隻能自保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