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5.把對方指點的話牢記於胸。趙子龍如果不是不折不扣地執行諸葛亮三個錦囊妙計,他是不可從吳國把沉湎於溫柔鄉的劉備救出來的。
克服天性的怯懦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論語》
所謂“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內在要求(人性、本心)為出發點和根本價值依據,在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環境)中尋求“中節”,也就是使內在要求,在現有的外在環境與條件下,得到最適宜的、最恰當的、無過與不及的表達與實現。
孔子身體力行,在《述而》中表現出“溫而歷,威而不猛,恭而安”的人格特徵。同時,他在《子張》中還要求別人善於維護心理平衡,以實現安泰而不驕傲,莊嚴威風而不兇暴的理想人格,即“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處世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先自己不能有怯懦心理。沒有一個人生而剛毅,也沒有一個人天生具有鋼鐵般意志。普通人所有的猶豫、顧慮、擔憂、動搖、失望等等,在一個強者的內心世界也會出現,只是停留的時間比較短而已。二戰名將巴頓,號稱“血膽將軍”,當有人問他在開戰前是否感到恐懼時,他說:“我常在重要會戰,甚至交戰中發生恐懼。”但是,他又說:“我絕不向恐懼屈服。”
同樣,魯迅彷徨過,伽利略畏懼過,奧斯特洛夫斯基甚至想到過自殺。但這並不能否定他們是堅強剛毅的人。剛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間並沒有千里鴻溝,剛毅的人並非沒有軟弱,只是他們能夠戰勝自己的軟弱。只要加強鍛鍊,從多方面對軟弱進行鬥爭,你也能成為堅強剛毅的人。
只要希望還在,人生就沒有真正的失敗。
一位鋼琴演奏家用了近二十年時間提高技藝,就在他的技術爐火純青時,就在他橫空出世、即將聲名遠揚時,一場車禍奪去了他的雙手。他將怎樣去面對這悲慘的命運?
這位鋼琴演奏家無法繼續他的鋼琴之夢,但他成為一位著名的演說家。
在打擊和磨難面前,僅僅停留於無休止的嘆息,怨天尤人、詛咒命運,這樣做是最容易的,卻是最沒有用處的。不會幫助你改變現實,只會削弱你跟厄運抗爭的意志。現實總歸是現實,並不因你的詛咒而有所改變。怨恨和詛咒人人都會,但從怨恨和詛咒中得到好處的人卻從來沒有。
悲觀絕望,自暴自棄,承認自己無能,這是意志薄弱、缺乏勇氣的表現,也是自甘墮落、自我毀滅的開始。用悲觀自卑來對待挫折,實際上是幫助挫折打擊自己,是在既成的失敗中,又為自己製造新的失敗;在既有的痛苦中,再為自己增添新的痛苦。
我們應該相信,挫折只是命運的附屬品,它絕不能決定命運。命運還靠我們自己來選擇,來掌握。
借人的智慧築事業之基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中庸》
中的意思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的意思是平常、凡庸,不爭不競。任何事物只要抱持一箇中正的態度去做,就不會出現過錯;無論什麼人物,只要抱著一個平常的心態去交際,一定會達到平等、理解、知己的境界的。一個人的言行只要合乎中庸,很少會出現生活中的障礙,社會因此而得到安定平和。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持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