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4 頁)
鳳吟這邊還算樂觀,家那邊卻出了亂子。()特別袁奉堯,那是相當鬱悶。鳳吟出來有七八天吧,捻子就殺到了,當然這事跟鳳吟那事沒聯絡。商水雖然靠著周口,但商水的百姓跟捻子的關係那是特別的好,自咸豐九年到三在,捻子在商水,西華一代與地方團練,守軍有過三次激戰,而且均已優勢勝出,但與地方秋毫無犯,甚至親密無間。實際這個也容易理解,捻子裡也是三六九等,可以說到商水這一等是上等,都是大旗主率領。因為捻子很少在此處活動,但凡活動就不是騷擾,而是被綠營騎兵自淮陽打散後,策略遷移到主力部隊,這一支就是作風嚴謹的真正捻軍。所以與地方的關係也不是一般的好。有歌唱作“:“捻軍來,俺不怕。爺爺說捻子是好人,奶奶誇捻子功勞大。清兵逼咱漢民死,捻軍替咱打天下。”
當然捻軍與地方之間的配合那也是多種多樣的,什麼土辦法都用了,想方設法與清兵作戰。實際相對其他暴亂,捻子與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捻子就是農民出身,也不乏有刀客參與其中,但多少稍微有點田產,甚至領袖還比較小康,他們也是販私鹽,保鏢立業,只不過屬於比較油滑的一種,也頗有義氣。所以他們與清兵開始也不是死對頭,最多是個擾亂地方治安,並沒什麼大矛盾。而且目的明確,就是鑽個空子弄點吃食,要求並不高。所以即使是在實力非常龐大的時候,與地方的大臣表面看來卻也是相處和睦,互相還竄個門什麼的。
對比起來,其他起義明顯有民族色彩,教會色彩。可以說捻軍是最清醒也最簡單的一支隊伍,他們自早就有,一直也是相安無事,甚至都分辨不出村子裡哪一戶是捻子,哪一戶不是。捻子是個很籠統的稱呼。而且也沒有幫派聚會,只是合作做一些“好漢“行徑。後來由於一些原因,拉起了隊伍,相對其他組織的盲目性,邪惡混亂性,他沒有沾染,依然樸實簡單。
甚至可以說小股捻子早先就是三五合作的盜賊或者走販私鹽者,最多是個攔路者。後來張老樂被推舉前期,也不過是有組織的鄉民隊伍,除了沒有團練那一身“勇“字服裝,其他跟團練幾乎一樣,也就是爭取地方安寧。
再之後受白蓮教等影響,小股合流,或者就是白蓮教捻子作亂,又是另一個時期了,直到後來朝廷開始重視,並且與太平軍聯盟。很明顯能感覺到捻軍是不得意才與太平軍合股的,聽封不聽調,那與沒合作也差不多。而且捻子與清廷也是有類似的關係,一早就接受招撫了。
從張老樂臨死一戰都能看出來,張老樂到最後都是不願開戰的,那到不是怕誰,就是圖得不是打天下,就是有口飯吃就成。也正因為這個,鳳吟等人對他們始終提不起仇恨。
而袁奉堯受得教育卻不同,在袁奉堯心中有著極其強烈的愛國思想,而他愛國的標準先卻是忠君。他認為忠君就是愛國,所以他只看到了不安定的一面,而沒去在意不安定的原因,這一切,他寄託與進了軍隊之後的學習。
袁奉堯也是有備而戰,他放棄了大槍,打造了一條兩刃重刀,聚眾一百二,整日苦練。當時曾帥已經布了百里防線,大修寨堡。此地一馬平川,很難依險要布兵,戰即血戰。所謂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曾大帥慣用穩中取勝,節節進逼的戰略,多是嚴守不出,節節推進。這個威脅是非常大的,捻軍自然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開始左衝右圖,原來放棄的一些想法此時都得嘗試一下了。但曾大帥始終堅持以靜制動的戰略方針,也不傷元氣。像是布起一張大網,讓出一個舞臺,直引著捻軍上演各類伎倆,然後分辨虛實,尋找時機慢慢收網,聚而撲滅。
這時忙壞了兩個人,一個是捻軍領賴文光,賴文光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早先就是太平軍的尊王。後來太平軍起內訌,天國土崩瓦解,賴文光帶著餘部四下流動衝殺,不斷與其他餘部匯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