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5 頁)
道自己與九妹的婚事發生了嚴重的變故,可京城離家有數千裡之遙,晝夜兼程,至少也得一個月才能到家。他也知道馬家檢查他們的來往信件,他的去信不便明言,也只能採用下下策,暗說。於是他以圖代意,寫了一封信。
他在一張白紙上,畫著一個女子焦急地拉著一根如絲如發的線,牽著一隻正在天末飄蕩的風箏。白紙的空白處也寫著兩句詩:
中夜故梓九縈繞,千里孤雁一線牽。
梁山伯的意思是,他雖然遠在異鄉,可時刻思念九妹。不過暫時無法返鄉,切望她牢牢把握著維繫真情的一線。馬文才父子認為這又是胡鬧,一笑放過去了。
祝英臺收到了信,即刻回了第二封信,畫的是一條風急浪高的大河,一座彩虹般的長橋中間斷了。上面又題了兩句詩:
第四章(。dushuhun。) ; ;午宴說夢(中) 13創意,美生活更添光彩;幽默,姚令聞四面楚歌 3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0…3…5 10:10:28 本章(。dushuhun。)字數:2900
書信來往,倏忽就是數月。梁山伯接到這信時,期終大考快要來臨。他知事態萬分危急,便停考返家,風雪兼程。到家已經逼近年關,馬家正緊鑼密鼓地在為兒子操辦婚事,而馬文才迎娶的就是他的祝賢弟。他聽說九妹就是英臺,即刻暈厥過去了。此後,他五內俱裂,不粘水米,口吐鮮血,三日臥床不起,五日命喪黃泉。臨終前,他要家裡人把他葬在祝家通往馬家的大道旁邊。
馬家迎親的那天,才粉粉亮,迎親的隊伍就上了路。銃炮齊鳴,歌吹囂天;八抬大轎,顯眼蓋世;迎親隊伍,綿延數里。可十分奇怪,隆冬時節竟雨暴風狂,電閃雷鳴,迎親的隊伍成了一群落湯雞,歌吹聲變成了送葬的嗚咽。祝英臺聽到這嗚咽聲,早哭得死去活來。她堅決提出要路祭梁山伯,否則她就死。言來語去,僵持到午後,馬家覺得反正人已死了,讓祝英臺哭哭,也無大礙。於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已是黃昏了,迎親隊伍行至梁山伯墳前落轎。此刻,地上的銃炮與高空的迅雷呼應,歌吹的嗚咽與淒厲的朔風共鳴,那滂沱的大雨啊,應是天上的神靈的悲憫飛淚。轎門開處,祝英臺曳裳箭奔新墳,撕心裂肺的三聲慟呼之後,訇然一聲,天崩地裂,新墳張開了一張巨口。英臺縱身跳了進去,墳口驟然泯合。馬家舉家悲哭,馬文才更似狼嗥。詛咒奴才們無用,讓煮熟的鴨子飛了。他們立即刨墳,泥土刨光了,可不見祝英臺的影子,墳坑裡兩股青煙直上,到空中幻變成一雙美麗的蝴蝶。
此時雨歇了,雲開了,藍天上凸現出一輪銀白的圓月。蝴蝶翩翩地飛向天末,傳來了悠揚悅耳的歌聲:
人生幾何,苦難實多。
屈心抑志,終生蹉跎。
強斬鴛鴦,幻蝶化蛾。
同赴仙台,生今死昨。
超然物外,永爾嘯歌。
花和尚窩囊的一面永胖子
相傳施耐庵撰寫《水滸傳》,正值明末清初。戰禍連年,民生凋敝,交通堵塞,書中人物的行狀,作者也許沒有親臨其地核查。寫入書中的只是一個或幾個側面。據後人周密稽查,魯達也有一些事蹟未傳。現在姑妄言其一事。
魯達本為西北迴紇人,崇奉伊斯蘭教。回紇自唐末侵入中原,歷經五代至宋,魯達以軍功當了陝西經略府提轄。他的髮妻,是個虔誠忠貞的摩罕默德的信徒。別看她是個弱女子,卻性情剛烈,她正如他們的祖師爺一樣,一手執寶劍,一手拿《可蘭經》。如有人褻瀆伊斯蘭教義,她就會寶劍出鞘,與他拼命。平常她對魯達千依百順,可魯達如果有違伊斯蘭教教義,她就會河東獅吼。魯達雖為回民,卻不禁吃豬狗。性格暴躁,一怒猶如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