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5 頁)
1881 年歲末,他偶然認識了清廷派赴南洋諸地宣慰僑胞並與英國殖民當局辦理交涉的馬建忠②,經過三晝夜的傾談,他的人生觀及生活方式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由此他傾心仰慕祖國文化,決心回國為災難深重的祖國效力。他向殖民當局辭職後不久,即來到華洋雜處的香港,埋頭苦讀漢學著作和中國經典,對中國學術思想恍然醒悟,寫出了平生第一篇有關中國的論文《中國學》,文章概述了西方19 世紀以來的漢學發展情況,嚴厲批評了西方漢學家們的治學態度和學術不足。此文在《字林西報》①上連載後,他興沖沖地趕到上海,想請教馬建忠,未如願相遇,乃隨處旁聽一些塾師講授〃四書〃。其中,〃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裡這句本意是說洗澡的話,卻給他留下至深印象,他進一步悟道: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嘗不是如此?聯想到基督教徒的每日懺悔,湯生決意要使自己廢舊圖新,追求中國精神,並使之完美。他借用〃湯之盤銘〃之句,給自己取了個字,叫鴻銘。鴻者,弘大之意。商湯王在洗澡盆上刻寫警語,他將此義放大,刻在心中,使之成為自己的座右銘。
他所指出的大不列顛為代表的〃群氓〃品性,形象地說,其特徵與後來出現的英國足球流氓現象頗為神似,活脫脫一副聲稱用武力維護聖教,實則肆意搶掠的西方暴徒皮薩羅(Franeiso Pisano)的形象。在他看來,這樣的人,未能認知〃禮〃,*不羈,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其特徵就是不能按一個良民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本質上則像是有待戳破的可憐蟲的美夢。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探討著國人的禮儀制度和精神方式,擺出為國粹做辯護士的滔滔氣勢。他說:希伯來文明曾授予過歐洲人以〃義〃的知識,但沒有授予〃禮〃,希臘文明曾給過歐洲人以〃禮〃的知識,但未兼及〃義〃,而中國文明,其教化是〃義〃〃禮〃並重的。歐洲人以猶太教的《聖經》為藍本,建立了他們現代的歐洲文明、這部《聖經》教導歐洲人要熱愛正義,要做一個真正的人,要行得正。而中國的四書五經……孔子為拯救中華民族而設計的文明藍圖,雖然也這樣教導我們中國人,但它還補充了一句:〃要識禮。〃簡而言之,歐洲宗教要人們〃做一個好人〃;而中國的宗教則要人們〃做一個識禮的好人〃;基督教叫人〃愛人〃;而孔子則叫人〃愛之以禮〃。
“精於別國方言,邃於西學西政”(3)
他對西方文明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思想上對西洋物質文明有所批判,並且認為西方民族的富強是由於戰爭和掠奪,所謂西洋〃文明〃,流弊無窮,他說,現在的歐洲,人們擁有一種滿足心靈而不是頭腦需求的宗教;有一種滿足頭需要而忽視心靈渴望的哲學。而中國的儒學不是宗教卻能代替宗教,因此,其中必定存在像宗教那樣能給眾生以安生感和永恆感的東西。因此,西方應當吸取中國文明的優點,用以補救。
一個在英國語言和文化下長大的中國人,成年後驀然回首發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在《春秋大義》中他說,最好的文明不是能製造馬力大的機器,而是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溫良恭謙的君子。他還說:〃當今人們愛奢談什麼追求自由,可我敢說,要獲得自由,真正的自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循規蹈矩,即學會適當地約束自己。看看革命前的中國吧……那裡沒有教士,沒有警察,沒有市政稅和所得稅,總之,沒有這類使歐美人民苦不欲生的東西。〃在他看來,那些接受了〃西方文化標準〃的中國人更是不肖,他們學會了背叛。
這些人從歐美人那裡,從歐美群氓那裡,學會了怎樣*不羈,怎樣不按一個良民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變成了一群烏合之眾。在北京,他們成為一群被英國外交官和海關稅務司慫恿、縱容和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