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文化興趣的組成部分了〃②。就像是一個〃民則祀之〃演變為〃聖王之祀〃的過程,《國語· 楚語下》載:〃顓頊受之,及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重、黎絕地天通。〃所謂顓頊的兩個兒子重和黎〃絕地天通〃,是說從此平民不再具有直接和天地之神溝通的權力,巫師有了專職,使過去〃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的社會狀態為之一變。當中國文化現象成為了職業學者的〃解剖物〃,它被分解得七零八落,它的一切,包括更多的缺陷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8 世紀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光環就此不復存在。
而在1800 年以後,歐洲則進入了一個自我意識高漲的時代。特別是隨著 〃條約體制〃的建立,規範化的人文社會科學已經成為針對實現具體目的的具體社會結構的集體創造物,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文社會科學不僅必然要受到這種外在的意識形態因素的影響,而且也直接參與和促進了這些因素的形成。對於東方的中國,其形象的被貶低,已成為理性化、規範化西方社會科學的直接後果。中國的人文特徵在新的話語體系中被重新定位。
此後,在歐洲人眼裡,中華民族完全是一個幾千年來始終停滯不前、因閉塞而自負卻又奴性十足的民族。如赫爾德將中國描繪為〃一具木乃伊,他體內血液迴圈已經停止,猶如冬眠的動物一般〃①。他甚至認為,〃阻礙它(中國人)發展的因素在於它的性質,它的居住環境以及它自身的歷史〃②。這是一種無可拯救的文化歷史現實。被負面化的中國形象江河日下,在西方人偏見的注視下,在他們誹謗的聲浪中,19 世紀的中國人真正墜落到了歷史的谷底。
大西洋貿易航線使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的首發地(1)
工業革命既然首先發生在英國,表明當時的英國具備了工業革命所需的所有必要條件。它其實和歐洲大陸僅隔一條狹窄的海峽,並且是古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自古以來便和歐亞大陸有著密切的交往。後來它透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全面繼承了希臘城邦文明及其派生的羅馬文明的精神與智慧,而且,它發揚島國航海的悠久傳統,透過全球性的直接貿易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並吸收其文明的精華,成為一個領先同時代其他民族的新型國家。尤其1588 年,它擊敗了入侵英倫海峽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奪得了海上的霸權。這場勝利讓整個倫敦為之欣喜若狂,愛國熱情空前高漲,由此,洋溢著樂觀主義的喜劇和以英國曆史為題材的戲劇在全國流行開來。
英國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對英國後來走上工業革命的道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作為島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它一直處在世界文明的邊緣,然而它不會像傳統的大陸型強國藉助蠶食鄰國國土擴大疆域,而只是鼓勵民間自由經營海外貿易和向新大陸殖民擴張,就可以減輕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口壓力。民間自發的航海貿易和殖民活動,使它的社會能源源不斷吸收外來的資訊……知識、技術,使社會日益開放。也正因為它有著大陸國家所不具備的天然安全保障,社會形態比較自由、寬鬆。假設它的領土和歐洲直接相連,為了鞏固邊防,就必須發展規模龐大的陸軍,對社會也要有嚴密控制的必要。然而,這些對於英國來說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同時,它正好位於當時方興未艾的大西洋貿易航線上,由於執行了依賴於強大海上力量的重商主義從而獲得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機遇。再者,如果它的本土沒有容易開採、便於運輸的煤炭、鐵礦藏等工業革命的重要原料,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也將無從策動。
1215 年的《大憲章》作為〃第一個議會文獻〃,為未來的議會及議會制度奠定了厚實的政治基礎,《大憲章》的制定使國王無權擅自徵稅,國民則擁有協商權,國王應受到監督,任何國民都有權向政府提出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