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第1/3 頁)
兩人牽著馬離開了墓地,走到了官道之側的大樹邊,誰也沒有想回到鄴城城內休息,而是挑了兩棵相鄰的大樹躍身而上,坐在樹枝上看著天際的圓月。
圓月之下,宋缺難得多言。
他說起了這幾年的江湖見聞,也說了幾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唯獨沒有深談天下大勢。天才多是寂寞,他雖然有兩個弟弟,可是他們卻不夠懂他,而離家歷練三年,也並沒有能遇到能讓他相惜的朋友。
雲善淵也說著各地的趣聞軼事,也說著走過的山川美景,同樣沒有談到天下之爭。她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五年多,雖是認識了不少人,但在楊素、魯妙子、鄭老頭的眼中,她終究隔著年齡輩分,而且相處之時一直都忙於正事,也沒有能隨意聊天的朋友。
在不知不覺間,天色開始泛白,月亮隱去,紅日將升。
宋缺終是說到,&ldo;我生在宋家,在常人看來該是什麼都不缺,卻被取名宋缺,但我從懂事開始就明白這是個對的名字,十全十美並不存在,世間事總會有所缺憾。現在不缺,不代表將來不缺。好在至少此時,我並不缺一位朋友。&rdo;
&ldo;你說得對,至少此時我不缺一位朋友。&rdo;
雲善淵看著月沉日升,她的一路並非完美無缺,她的這位朋友也不一定能一生無缺。&ldo;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說不定九全一缺更能讓你走向大成巔峰。&rdo;
宋缺點了點頭,他也不懼怕將來的一缺。
紅日初升,兩人就在官道分別。
宋缺繼續江湖歷練,他雖是第一次有了心中認可的朋友,但也就將雲善淵當做了朋友,此刻並沒有生出不捨的離別之情,彷彿少年相識只是平淡之事。
雲善淵在十月回到了長安,此刻長安的氣氛卻是有些詭異,因為宇文邕終是要滅佛了。
第十五章
一年半之前, 宇文邕誅殺了權臣宇文護,這段時日一來, 他已經將朝政大權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也是時候搞一些大動作,將他的施政理念貫徹下去,滅佛正是首當其衝。且不論宇文邕是否信仰佛教, 但是對於北周這個國家而言,佛教的肆意發展讓各種矛盾到了快要激化的頂峰。
在五胡亂華之後,至今已然有長達將近三百年天下的分裂,再也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建立。在戰亂動盪之中,何處不需要人去打仗、生產勞作、繳納賦稅等等, 可是一旦入了佛門就四大皆空了,壓根不用做上述事宜卻能坐擁大片土地、香客供奉的錢財。
一個有野心與抱負的當政者, 必然會想要解決佛門肆意後帶給國家發展的困擾。於是在一百多年前, 以全民為兵,意圖一統北方的北魏太武帝就開展了一場滅佛運動。只是太武帝死後,文成帝繼位卻還是下詔復興了佛教。
如今的北周與一百多前的北魏是有相似之處。
北魏末年境內有兩百萬之多的僧尼,寺廟三萬餘座, 後來北魏分裂成為東魏西魏,東魏則是後來的北齊, 西魏則是後來的北周。
可想而知, 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之後,僧尼的數量變得更多,寺廟也越開越多, 那麼國家的民眾出家了,誰來生產?誰來交稅?誰來服兵役?
宇文邕並不是昏庸的皇帝,在北齊高家皇室自己花式作死就要把國家給玩掉了,他看到了陳國先一步出兵佔據了淮南之地,他當然也想趁勢攻佔北齊,何處來人手、糧糙、軍費,這都直指一個地方‐‐在寺廟之中。
雲善淵回到長安後,她發現路上多了不少僧眾還有道士,他們都是來長安開會的。宇文邕下旨延請國內佛門、道門之中有名望的人一聚,大家坐下來談談佛、道、儒的問題,也說一說想要國家好好發展應該怎麼辦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