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5 頁)
有的時候,找到的只是一塊殘碑;有的時候,找到的地方正在施工,不能參觀;有的時候,找到的地方已經變成了小商店,出售各種食品飲料和旅遊紀念品。但,那種尋找的快樂卻讓大家覺得玩的很盡興,很值。
雖然,因為她們什麼也沒有帶,所有吃的喝的都要從裡面買,很貴。
ps:就一章了,晚安!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三十六章 法門寺
更新時間2010…1…26 15:36:34 字數:3136
西安市外其實一共有四條線:東線、西線、北線和華山線。
北線是往延安那邊,一個是太遠,一個是齊曉對紅色之旅不太感興趣,這次就不過去了,等下次再來了,專程去看壺口瀑布的勝景。
東線最主要的景點就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那墓葬的規模確實讓人震驚,但文物保護的不到位也是讓人感到痛心。博物館外面也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出售各種紀念品,特別是仿製的各種規格的兵馬俑,齊曉也曾經帶回很多送給朋友。她不是無神論者,也不是迷信,但對死人墓葬的東西,總覺得有所忌諱,不願意拿回自己家裡擺設起來。而且,上次去的時候,還上了一次當,被計程車拉到了一個人工仿製的秦陵地宮,感受了一把陰森恐怖的氣氛,可謂記憶深刻,這次,齊曉不準備再去了。
而西線,最著名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和扶風法門寺。上次,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成,這次要好好地去看看,彌補這個缺憾。
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兩人就出門了,而張量已經在門口等著了,真是模範男朋友。今天的早餐是地道的秦鎮涼皮,澆上辣椒油,夏天的早上吃了,真是既解餓,又解暑,怎一個“爽”字了得!
從市區出發,往西走西寶高速大約120多公里,就到了扶風縣,在往北走十公里到了法門鎮,就能看見法門寺。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的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是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據說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對法門寺的供奉在唐朝達到巔峰。唐朝貞觀年間,把阿育王塔改建為四級木塔。唐代宗大曆三年(786年)改稱“護國真身寶塔”。自貞觀年間起,唐朝朝政府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法門寺進行擴建、重修工作,寺內殿堂樓閣越來越多,寶塔越來越宏麗,區域也越來越廣,最後形成了有24個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內僧尼由周魏時的五百多人發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輔”之地規模最大的寺院。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等八位皇帝多次迎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而第六次迎奉佛骨因為韓愈的激烈反對而廣為人知。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詔令太監杜英奇帶領僧人赴法門寺迎奉佛骨。杜英奇傳旨從鳳翔至長安沿途各州縣務必隆重迎奉佛骨,沿途要廣搭綵棚,紅氈鋪地,黃袱裹樹,以示舉國敬佛。自法門寺至長安城二百多里道路上,無論州縣府衙、村鎮寺院,處處高臺香剎,張燈結綵,數十萬人跪而拜迎,場面極為壯觀!
迎佛隊伍進入長安城,街市上的鉅商富豪爭相舉行盛大的迎奉儀式。到處結綵為樓,水銀灌地,金玉扎樹,流金溢彩。自開元門至安福樓,被數人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