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5 頁)
是五個人一起來的,也事先做了功課,知道那家的哪些東西比較好吃,或是很有特色,於是,他們每到一家,五個人只點一份,每個人只是嘗一嘗,就這樣,從街頭吃到街尾,就已經吃的他們走不動了,最後只好吃不完兜著走。
這次他們三個人仍然選擇了同樣的方式,索性還要在這了待兩天,可以慢慢吃,喜歡的可以多吃幾次。想到那些美味的小吃,齊曉的口水就要流出來了,一路上不停地催促張量,逗得他們兩個人笑個不停。
“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你們天天守著,當然體會不到我們這些外地人的殷殷期盼啦!”齊曉一副“吃飯皇帝大”的憊懶模樣,絲毫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羊肉串、灌湯包、粉蒸肉、胡辣湯、酸梅湯、炒粉皮、臘肉……我來了!(寫到這裡的時候,蟲蟲也是口齒生津,不知道各位看官呢?)
當三人摸著渾圓的肚子從小吃一條街出來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要一點了,正是吃飯的高峰期。因為上午沒有去很多的地方,大家都不覺得累,還可以接著逛。
曉風和張量一起看向齊曉,等著她定奪待會兒去哪裡。
齊曉想了想,說:“我聽說市區內有一處不太吸引遊客的地方——半坡遺址,張量知道怎麼去嗎?”
兩人對視一笑,張量笑著回答:“你要是問別人,也許不知道,問我算是問對了,你不知道我是學考古的嗎?”
“是嗎,曉風沒有說過,那也就是說,你對文物也有研究了?”齊曉有些驚訝,果然是文史不分家啊。
“不是有些研究,是很有研究。”他倒是對自己的專業很有自信。
“那太好了,我想淘兩件寶貝,不知道能不能幫忙呢?我聽說西安可是不缺文物啊。”
“家裡不太喜歡我去文物市場,不過,既然是你感興趣,我們可以偷偷地去。等有時間了,我帶你們去。”張量豪爽地說。
“我看是你自己想去吧!”曉風揶揄道。
“呵呵,別說得那麼直白嘛!”
齊曉覺得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看自己接下來的運氣怎麼樣了!
上學的時候,學歷史,大概都記得有一個人面魚紋盆,那就是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
半坡遺址位於西安市東郊灞橋區產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發現,1954—1957年發掘,1957年建成博物館,是我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
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生一種迴歸自然、迴歸歷史、迴歸藝術的真情實感,而遺址大致形狀為南北稍長、東西略短的不規則橢圓形,分為大圍溝圍繞的居住區、圍溝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東的製陶區三部分。在發掘的大約10000平方米範圍內,發現和出土了豐富的遺蹟和大量的遺物。最有名的就是人面魚紋盆。
其實,如果不是研究考古的,來這裡參觀真的沒有什麼意思,帶給人的那種迴歸之感也並不會長久地存在。其實,齊曉來這裡更多的是減少前世沒有來的遺憾。
這讓她想起自己大四的時候在承德實習的事情。她們幾個同學一起去避暑山莊玩兒,為了省錢,就借了年卡,每人只是背個小包,裝作晨練的當地人,想要混進去,結果,有人神情有些緊張,讓驗票的看了出來,只好又掏錢買票。
進去之後,她們也沒有找導遊,而是自己拿著地圖,對照著上面的所謂“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一一去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