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5 頁)
在期待著。
1995年6月於北京
十 祖母去世回家
“我在老家時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叫鄧華,一位很漂亮的女孩。我曾經跟她說過我的願望,有機會我要到北京發展。但是她卻先來了北京,因為她老公楊濤到北京工作了。我們在北京一塊兒吃飯,她老公帶了一個同事,是高曉松以前的女朋友。我說我要約高曉松採訪,她就幫我約了。
“那是剛到北京的第一個月。我給高曉松打傳呼,他回了。我記得那時候約到每一個嘉賓,我都會特別興奮。”
“碰到過拒絕採訪的事嗎?”
“沒有,我覺得那時候比現在單純,那時候的藝人也比現在單純。我坦然、真誠,只要見到我以後他們會更信任我。
“第一次跟高曉松約好晚上採訪,他說他先去看球,工體比賽,應該是7月份。踢球完了以後他給我發傳呼,那時我借了一個傳呼機。他說他嗓子喊啞了,明天吧。第二天晚上他開車過來,我就坐在他的車裡做了採訪。當時採訪的這些人後來都跟我有特別好的關係。”
“那時候中國的流行音樂剛開始?”
“1993年—1995年是一個發展期,中國的流行音樂厚積薄發。1993年是從廣州開始的,代表人物有毛寧、楊鈺瑩、林依輪、高林生、朱哲琴、陳明等。1995年前後,北京有《同桌的你》、《中華民謠》等。《東方時空》做了一個每週一曲,推出了《祝你平安》、《大中國》、《阿蓮》等。
“這些歌曲都是從《東方時空》出來的?”
“央視是一個推動。孫悅的《祝你平安》、高楓的《大中國》、戴軍的《阿蓮》、丁薇的《斷翅的蝴蝶》、孫國慶的《梅》、馬格的《女孩與四重奏》、寶羅的《諾言》等。”
“那時候MV在中國剛開始?”
“對。其實拍的很簡單,但是每週播出。央視的平臺大,一下子就火了。包括倮倮的《水缸裡的月亮》,1995年,中國的流行音樂就崛起了,因為之前沒有過。”
“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
“視覺、聽覺都有了一個衝擊。”
“那時候港臺的MV都很少看到?”
“那時候港臺的MV也特別粗糙。中國的流行音樂和MV都在起步階段。”
“可以說你到北京剛好趕上了這個浪潮?”
“正好我採訪了這些人,後來年底開始做了《非常中國》的節目,把這些人一網打盡。”
“你覺得是偶然性嗎?”
“我覺得是偶然性。因為我去北京沒有任何預想,也許是天意。我在北京待了三個月,錢快花光了,工作沒有著落,這時候我的祖母去世了。藉著這個機會我想回去修整一下,再回來,繼續寫書。郭湧來送我。他說,希望我早點回來。”
【回放】
從《同桌的你》到《青銅時代》
——高曉松印象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睡在德國的第一天凌晨,我卻醒著(4)
高曉松是一個外表粗獷瀟灑、內心溫柔細膩,性格特別隨和但骨子裡特別驕傲的人。他的生活有著傳奇的色彩。
1988年,因為高分,高曉松被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錄取。然而,在大學裡他卻組織了“青銅器樂隊”,玩起了搖滾音樂。他先做鼓手,後做吉他手,並開始作曲。當時的他性格特別激憤,寫的是“你走的時候唱著青春的歌謠”,唱的是“長髮迎風對著天空狂嘯”。
因為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大三時高曉松便退了學,走上了一條流浪樂手的道路,去各地流浪、演出。
“青銅器樂隊”隨著人員的解散而成為歷史。高曉松說,現在除了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