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的姜太公,太公說,用人辦事的道理和釣魚有相似之處:一是祿等以權,即用厚祿聘人與用誘餌釣魚一樣;二是死等以權,即用重賞收買死士與用香餌釣魚一樣;三是官等以權,即用不同的官職封賞不同的人才,就像用不同的釣餌釣取不同的魚一樣。姜太公接著說:“釣絲細微,餌食可見時,小魚就會來吃;釣絲適中,餌食味香時,中魚就會來吃;釣絲粗長,餌食豐富時,大魚就會來吃,魚貪吃餌食,就會被釣絲牽住;人食君祿,就會服從君主。所以,用餌釣魚時,魚就被捕殺;用爵祿收羅人時,人就會盡力辦事。”
一個人有特殊的慾望,這個特殊的慾望,就是他特有的弱點,你抓住了他的弱點,並滿足了他的慾望,他就樂於效用於你。利用人們心中真正的慾望去制約他,讓他為我辦事,姜子牙的方法可謂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菜根譚》
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恕以待人,嚴以律己,知過即改,是儒家的待人之道。
王安石和蘇軾是北宋時齊名的文章大家,並且他倆都是師從歐陽修。在他們二人間曾有這樣一則故事。事情是這樣的:蘇東坡原來是翰林學士,後被貶為潮州刺史,他一直認為是因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報復。三年刺史任滿,回到京城,一日去拜見王安石,在東書房等待。他偶然看見硯臺底下壓著一首沒有寫完的詩稿,題目叫《詠菊》,但只寫了“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兩句。東坡心想,按常理秋天才刮西風,菊花開在秋天,老了也只是枯萎,不會落花瓣的,就揮筆依韻續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寫完不等見到王安石就走了。
王安石看到蘇東坡續的詩,笑了笑,接著寫起奏章,他建議皇上讓蘇東坡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皇帝批准了。東坡對此很不滿意,到任後心事不在政事,經常遊山玩水,飲酒賦詩。一天,正好好友陳季常來看他,蘇東坡忽然想起他後園的幾株黃菊,於是,便邀友一同去玩賞。前天颳了大風,這時只見滿地鋪金,而菊枝上一朵花也沒有了,蘇東坡驚訝不已,半晌說不出話來。
到此蘇東坡才知道王安石讓他到黃州任職的真意,是讓他來看菊花的。後來他主動向王安石認了錯。
再來看一個現代例子。某時裝店,一段時間,客人紛紛投書指責售貨小姐服務態度不佳。經理的解決方式真是與眾不同,而且效果驚人。他沒有指責售貨小姐反而大加讚揚,他對那些被客人指責的小姐說:“有客人稱讚你服務親切,希望今後繼續努力。還有客人說你很有禮貌。”這麼一來,她們的待客態度便大為改變,每天上班笑臉迎向任何客人,業務蒸蒸日上。
這就是巧妙地責人的方法。一般來講,女性被人指責說:“你要改掉什麼什麼缺點”,她們覺得自尊和人格都遭傷害,很容易反抗或哭泣。但如果以寬人的態度,對其稍加稱讚,她們便神采飛揚,變得非常積極。所以,如想糾正別人的缺點,不要直接指出缺點而要稱讚對方的優點,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此一來,對方更加發揮優點,同時也改掉缺點。不信,你試試看。
如何掌握說話的要領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論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