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5 頁)
有些調查資料流露出美國人的矛盾心態。比如說,早在2006年年初,美國《新聞週刊》就做了一項調查,86%的受調查者表示“願意投票給合格的女性總統候選人”,93%的受調查者表示“願意投票給合格的非洲裔美國人”。這個比例可以說相當高,全無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色彩,可下一個性質相同的問題卻遭遇截然不同的答覆:當被問及“你認為美國是否已做好迎接女性當總統的準備”時,只有55%的人回答“是”;當被問及“你認為美國是否已做好迎接非洲裔美國人當總統的準備”時,只有56%的人回答“是”。這兩個問題所反映的心態是:我可以接受,但我不太相信別人會接受。
其實,不到最後的投票,說什麼也是空談。
作為女性候選人,希拉里如當選,將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女性選民對她的支援率高於男性。在初選第一站艾奧瓦州,她名列第三,但在第二站新罕布什爾州,她名列第一,據調查,該州50%的女性選民投了她的票。美國媒體分析認為,第一站輸掉後,希拉里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女強人,而成了一位試圖“突破最高、最堅硬的玻璃天花板”的堅強美國女性,許多女性不願看到她失敗,於是轉而支援她。
相比而言,奧巴馬面臨更大的壓力。反對奧巴馬當總統的一位黑人婦女說:“他還是退出吧,我不想看到他被刺殺。”此言未落,便傳出有人要刺殺奧巴馬的訊息。一份最新曝光的FBI絕密檔案驚爆密聞——極端種族分子竟密謀在奧巴馬舉行大選###期間將他暗殺。為了防患於未然,一向只負責保護總統的白宮“密勤局”破例安排12名資深特工,時刻守護在奧巴馬周圍。看來,要創造歷史,美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奧巴馬的“變革”招牌是否能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個州初選中所向披靡,也是一個未知數。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美國大選歷史看,變革論者往往無法獲得最後的勝利,因為擁護變革的年輕選民本身就是最善變的群體。美國媒體認為,一開始就被希拉里和奧巴馬壓得喘不過氣的愛德華茲,恐怕只能期待奇蹟發生了。
最終,果然如此,愛德華茲早早退出,希拉里和奧巴馬在漫長的拉鋸戰後,從對手變成搭檔,聯手挑戰麥凱恩。
希拉里雖敗猶榮
希拉里雖敗猶榮
——女性從政權利不斷增加
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是血統純正的基督教新教徒,按照“WASP”的規則,她的唯一“缺陷”在於她是女性。
美國女性在爭取選舉權的鬥爭中曾遇到很大的阻力,男權主義者甚至用醫學觀點來為自己反對女性選舉權作辯護。馬薩諸塞州的立法者曾宣稱:“如果給女性選舉權,你就得在每個縣建立瘋人院,在每座城鎮建立離婚法庭。女人太神經質和歇斯底里,不能介入政治。”
直到美國建國近一個世紀後的1868年,懷俄明州才第一個爭得女性選舉權;緊接著,猶他州的女性於1870年贏得選舉權。1920年8月,美國女性終於獲得了完全的選舉權,這一權利被載入美國憲法第19條修正案。
實際上,在贏得選舉權半個世紀後,美國女性才真正步入政壇,發出自己獨立的聲音。
艾拉?格拉索出生於1919年,1943年加入女性選民聯盟,初涉政壇。1970年她當選康涅狄格州眾議員,在國會工作了兩年,這期間她設立著名的24小時免費電話“艾拉熱線”,傾聽民眾的聲音。“這是為了讓政府更加靠近民眾、民眾更加靠近政府而採取的行動。”她說。1974年,艾拉?格拉索代表民主黨出馬,以20萬票的優勢擊敗對手,當選康州州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不靠丈夫而是靠自己當選州長的女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