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5 頁)
力量。
這的確令人擔心,波斯發生的事變強化了沙皇的力量,並使他成為波斯國王及其政權的保護者。1836年至1837年,為了反對俄羅斯的統治,哈薩克草原爆發了大規模暴動,中斷了俄羅斯與中亞和印度的貿易路線。於是俄國慫恿新任波斯國王對赫拉特採取行動,希望打通一條連線東方的新路線。俄國還向波斯軍隊提供了軍事及後勤援助,以幫助他們達成目標。英國人完全被打蒙了,頓時陷入一片恐慌。
外務大臣帕默斯頓勳爵(Lord Palmerston)始終警惕地關注著局勢的演變。他在1838年春天寫道:“俄國和波斯正在阿富汗搞鬼。”儘管那時的他仍然樂觀地認為事情很快就會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然而幾周之後,他不得不開始真的擔心起來。不列顛帝國皇冠上的寶石突然變得搖搖欲墜。他在寫給密友的信中說,俄國的行動讓它“離我們的印度大門有點兒太近了”。一個月後,他又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歐洲與印度之間的障礙已經被清除,“入侵帝國領土的道路一片平坦”。事態看起來的確不妙。
英國人緊急派出一支部隊佔領了哈爾克島(Kharg),透過轉移波斯國王的注意力,成功地替赫拉特解了圍。不過接下來的一系列舉動則給他們帶來了災難。英國急於在中亞扶植一個可以信賴的、能確保其統治地位的領導人,於是一頭扎進了阿富汗亂成一團的局勢當中。在收到報告說該國的統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Dost Mu?ammad)接受了俄羅斯使節的合作提議後,英國決定支援他的對手舒賈沙(Shah Shuja),幫助其取得統治權。作為回報,舒賈沙同意英國軍隊在喀布林駐防,並承認英國的合作者、強大的旁遮普王公對白沙瓦的吞併。
事情在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英國沒費多少力氣就控制了奎達(Quetta)、坎大哈、加茲尼和喀布林這些位於商道交會點的地區。但是,外部干涉再一次(而且絕對不是最後一次)為阿富汗境內相互迥異且常常是分裂的利益集團提供了庇護。部落、種族和語言上的隔閡被放到一邊,當地人對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支援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同時拋棄了自私自利、不得人心的懦夫舒賈沙,特別是在他釋出了看起來是為了討好英國人而犧牲當地居民利益的政令之後。全國的清真寺都拒絕以舒賈沙的名字來稱頌“胡特巴”這一統治者的榮譽稱號。沒過多久,對英國人以及被認為是親英分子的人來說,喀布林已經是個危險之地了。
1841年11月,蘇格蘭人亞歷山大?伯恩斯(Alexander Burnes)在喀布林遭到伏擊身亡。他曾在這一地區廣泛遊歷,因其知名作品和無休止的自我推銷而聞名英國。不久之後,英國做出了撤兵退回印度的決定。1842年1月,少將埃爾芬斯通(Elphinstone)指揮的撤退隊伍在前往賈拉拉巴德(Jalalabad)途中的山口處遭遇攻擊,在冬季的雪地裡幾乎全軍覆沒,這是英國軍事史上最恥辱和慘痛的記憶之一。只有一人奇蹟般地生還——醫生威廉?布萊頓(William Brydon)。一本《黑森林》(Blackwood)雜誌救了他一命:為了保暖,他把雜誌捲起來塞到帽子裡,從而抵禦了阿富汗砍刀的大部分力量,否則他必死無疑。
英國人在其他地區也企圖先發制人、遏制俄國人的勢力,但這些努力並不比在阿富汗的更有成效。他們希望同布哈拉的埃米爾(Emir)修好,並在阿富汗以北地區贏得影響力,最終卻事與願違。亞歷山大?伯恩斯和其他人將這片地區描繪成一幅民風淳樸的畫面,讓英國人誤以為自己會受到熱烈的歡迎。然而事實遠非如此,與世隔絕的希瓦(Khiva)、布哈拉和浩罕等中亞汗國,根本無意捲入一場被自私自利的英國人天真地稱為“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