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是世界大戰;在這期間人類發明了抗生素,經歷了人口激增等一系列成千上萬的難以數清的事件。當我傾心閱讀希羅多德的書時,上述這一切事件似乎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從未存在或從未發生過似的,這一切事件好像早已退出了人們的視野,都從有亮光的地方轉移到了陰影下面。
難道是希羅多德一生下來,就與我們生活不同?難道正是這種不同的生活建立起了分隔我們的時間鴻溝?難道這就是他窮盡畢生精力所要得到的結論嗎?絕不是這樣。恰恰相反,他的生活非常充實,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去了解整個世界,結識眾多的人,聆聽人們講述數百個不同的故事;他是一個有生活激情、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的人。他不斷探索,是一個永遠閒不住的人。他渴望學到很多東西,發現問題,揭開奧秘,求解人類眾多的不解之謎,回答一連串的問題。然而,時間、精力,對他來說都少之又少。換句話說,就是他無法完成自己所有的夙願,他跟我們一樣,時常感嘆人生如此短暫!特別是在那個時代,既沒有快速鐵路也沒有飛機,甚至連腳踏車都沒有,這一切對他造成影響了嗎?當然你有權對此提出自己的質疑。可是我們也可以運用反向思維,如果我能自由支配火車或者飛機,就可能盡全力蒐集資訊,給人類留下更多的資訊嗎?當然我們也有權對此提出質疑。
希羅多德給我留下的總的印象是,他與上述問題完全不相干。可以推斷,他極有可能是在自己暮年之時,才決定寫一本書,因為他可能意識到,在他蒐集了足夠的歷史資料和資訊之後,如果他不能把這些用筆書寫下來的話,那麼,這些在他記憶中積聚下來的東西就會丟失。還是那句老生常談,人類一直在和時間搏鬥,與脆弱的記憶力搏鬥。我們當然希望,人類能具有穩定持久的記憶力,希望人類的記憶永遠不會被抹掉和丟失。為滿足人類的這個需求,才產生了今天書寫各類書籍的想法。因為,用筆記錄下來的東西,才能保證記憶具有永續性。換句話說,就是保證記憶的永久性。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會愈發強烈地感覺到,記憶力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短暫,如果不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歷的諸事,用一種固定的形式記錄下來,那麼就會很快失去這一切。這也正是很多人喜歡寫書的原因之一,無論是歌唱家還是足球運動員,無論是政治家還是百萬富翁都是如此。如果他們自己不會寫書或者沒有時間去寫,他們就會委託別人來幫他們做這件事。這是不爭的事實。 。。
時間的消逝(4)
特別是當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時,更是如此。有些人想,托馬斯·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作家是這樣一個人,他的寫作比起別人來更加困難。”
希羅多德渴望儘可能多地給後人留下自己所瞭解到的和所經歷過的一切。所以這位希臘人的著作不是簡單地給我們敘述各個朝代的歷史、國王以及宮廷間的鉤心鬥角,爾虞我詐。儘管在他的書中,他用了很多篇幅描述了政權和權力之爭,但是,他也給我們描述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宗教信仰和他們的農耕勞作,敘述了人類經歷的疾病和自然災害,描寫了山川河流、動物和植物。例如:
“每當著火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貓身上發生非常奇妙的現象。那時,埃及人不去顧及撲滅熊熊燃燒的大火,而是人人都站在距火場不遠的地方,圍立在火場的四周保護著貓。但是貓卻不顧人們對它的保護,會從人們中間穿過去或者逃脫重圍,直向大火奔去投身火海,埃及人會為此感到悲痛欲絕。如果在一個普通埃及人家庭中,有一隻貓自然死亡,則家裡的所有人都要把眉毛剃去,但如果是誰家的狗死了,那麼他們都要剃頭並把全身的汗毛颳去。”
希羅多德還描寫過鱷魚:
“鱷魚的特性是:在冬季的四個月裡,什麼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